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简介 | 第12-13页 |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应用 | 第13-14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页 |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和算法介绍 | 第17-28页 |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技术 | 第17-18页 |
·测距技术 | 第17页 |
·RSSI | 第17页 |
·TOA | 第17-18页 |
·AOA | 第18页 |
·TDOA | 第18页 |
·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算法 | 第18-27页 |
·Cricket定位系统 | 第19页 |
·SPA(self-positioning algorithm)相对定位算法 | 第19-20页 |
·凸规划定位算法 | 第20页 |
·APS(ad hoc positioning system) | 第20-23页 |
·Cooperative ranging 和 Two-Phase positioning定位算法 | 第23-24页 |
·AHLos(ad-hoc localization system) 和 n-hop multilateration primitive定位算法 | 第24-26页 |
·Generic Localized Algorithms | 第26-27页 |
·MDS-MAP定位算法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RSSI定位介绍 | 第28-39页 |
·RSSI的基本原理 | 第28-31页 |
·信号衰减公式 | 第28-29页 |
·三边定位原理 | 第29-31页 |
·CC2431芯片介绍 | 第31-38页 |
·CC2431的特点 | 第31-33页 |
·定位引擎 | 第33页 |
·定位引擎运算过程 | 第33-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核的RSSI定位原理 | 第39-53页 |
·算法的流程 | 第40-47页 |
·固定核对未知坐标节点的定位算法 | 第40-42页 |
·自定位与相对定位 | 第42-47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自身定位 | 第47-48页 |
·相对定位 | 第48-52页 |
·结果分析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基于核的RSSI无线定位系统设计 | 第53-68页 |
·常见节点设计 | 第53-56页 |
·智能尘埃(Smart Dust)节点 | 第53-54页 |
·Mica系列节点与Telos节点 | 第54页 |
·GainZ节点 | 第54-55页 |
·SIA-MS-1.0节点 | 第55-56页 |
·基于CC2431节点的研制 | 第56-66页 |
·处理器选择 | 第56-59页 |
·射频接口电路设计 | 第59-64页 |
·节点的电路设计 | 第64-65页 |
·核的电路设计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总结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