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中国古代"天人观"的缘起与演变 | 第8-17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天人观"的缘起 | 第8-11页 |
一、 农业文明起源时期的自然环境 | 第8-9页 |
二、 天道与人道 | 第9-11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天人观"的演变 | 第11-17页 |
一、 "天人玄同"说 | 第11-12页 |
二、 "无以人灭天"说 | 第12页 |
三、 "天人相通"说 | 第12-13页 |
四、 "天人相交"说 | 第13-14页 |
五、 "天人感应"说 | 第14页 |
六、 "天人一体"说 | 第14页 |
七、 "天人一气"说 | 第14-15页 |
八、 "天人一理"说 | 第15页 |
九、 "天人一心"说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天人观"的总体特征及其生态价值 | 第17-28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天人观"总体特征 | 第17-22页 |
一、 中国古代"天人观"体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不断追求 | 第17-18页 |
二、 中国古代"天人观"体现对"道"与"真"的追求 | 第18-20页 |
三、 中国古代"天人观"体现对"真、 善、 美"的追求 | 第20-21页 |
四、中国古代"天人观"体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天人观"的生态价值 | 第22-28页 |
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 第22-23页 |
二、 自然之道与人类之仁的相协调 | 第23-25页 |
三、 哺育万物的仁德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关于生态价值观及其建构的问题 | 第28-35页 |
第一节 生态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前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生态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主要观点 | 第29-32页 |
一、 生态价值观的内涵 | 第30-31页 |
二、 思想史上的主要生态价值观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建构当代生态价值观的意义 | 第32-35页 |
一、 生态价值观的建构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 第32-33页 |
二、 生态价值观的建构有助于伦理观的拓展 | 第33-34页 |
三、 生态价值观的建构对人类实践观及行为方式发生的变革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中国古代"天人观"对建构当代生态价值观的启示 | 第35-46页 |
第一节 生态和谐是建构当代生态价值观的基本任务 | 第35-39页 |
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 | 第35-37页 |
二、 有情万物的思想 | 第37-38页 |
三、 心灵环保的思想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树立生态道德是建构当代生态价值观的关键 | 第39-42页 |
一、 树立人类生态道德的现实意义 | 第40-41页 |
二、 人类生态道德的实现条件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建构当代生态价值观的基本措施与途径 | 第42-46页 |
一、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 第42-43页 |
二、 树立正确的物质财富观 | 第43-44页 |
三、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第44页 |
四、 运用宣传教育手段,强化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 第44页 |
五、 建立完善的机制体系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书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