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可持续发展内涵研究 | 第13页 |
·承载力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相对资源承载力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3 研究方案 | 第16-20页 |
·研究的指导思想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17页 |
·定性定量分析法 | 第17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17-18页 |
·数学模型预测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资源 | 第20页 |
·资源承载力与相对资源承载力 | 第20-21页 |
2 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1页 |
·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 | 第21页 |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 第21页 |
·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 | 第21-22页 |
·承载状态 | 第22页 |
3 相关理论 | 第22-3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23页 |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 | 第23-24页 |
·社会经济理论 | 第24-25页 |
·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 | 第24页 |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 第24-25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5-31页 |
·地理环境决定论 | 第25-26页 |
·人地相关论 | 第26-28页 |
·或然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 第28-31页 |
·土地稀缺理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永州市资源现状与社会发展状况 | 第32-37页 |
1 永州市区位概况 | 第32页 |
2 永州市资源现状及特点 | 第32-35页 |
·自然地理特征 | 第32页 |
·气候条件 | 第32页 |
·地形地貌 | 第32-33页 |
·土地资源 | 第33-34页 |
·土地资源现状 | 第33页 |
·耕地的数量、质量与效益 | 第33-34页 |
·水资源 | 第34页 |
·森林资源 | 第34页 |
·生物资源丰富 | 第34-35页 |
·矿产资源 | 第35页 |
·旅游资源 | 第35页 |
3 永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永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及比较分析 | 第37-47页 |
1 以全国为参照区的永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 | 第37-39页 |
2 以湖南省为参照区的永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 第39-40页 |
3 与长沙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对比分析 | 第40-43页 |
·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4 永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差异 | 第43-45页 |
5 分析结果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47-51页 |
1 重用地、轻养地,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滑,严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第47页 |
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对永州市可持续发展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 第47-48页 |
·工业"三废"处理率不高 | 第47-48页 |
·忽视生态学知识和生态文明教育 | 第48页 |
·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致使农田生态污染严重 | 第48页 |
3 产业结构问题直接影响永州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48-49页 |
·工业比重偏低,已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短腿" | 第48页 |
·第三产业内部层次低 | 第48-49页 |
4 人口问题影响永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49-51页 |
第六章 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第51-58页 |
1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保障永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第51-52页 |
2 控制耕地数量,保护耕地质量,保障永州市资源可持续发展 | 第52-54页 |
·采用新型公众参与式耕地管理保护模式,提高群众保护耕地的主动性 | 第53页 |
·采用现代化耕作方式和其他技术手段,提高现有耕地的土地产出率 | 第53页 |
·按规划切实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制度,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平衡 | 第53-54页 |
·在经济上加大对耕地保护的投入 | 第54页 |
3 加快永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永州市的经济承载力 | 第54-56页 |
·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 第54页 |
·政府引导,长远谋划 | 第54-55页 |
·培育人才,注重创新 | 第55页 |
·培育特色,发挥优势 | 第55-56页 |
4 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提高永州市综合承载力水平 | 第56-58页 |
·发展清洁生产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 第56页 |
·强生态环境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度 | 第56页 |
·努力构建绿色森林生态系统 | 第56页 |
·繁荣永州特色的生态文化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