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二、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本文结构 | 第13-15页 |
1. 新股市场化概述 | 第15-31页 |
·世界新股市场化进程 | 第15-18页 |
·世界新股发行审核制度 | 第15-16页 |
·世界新股发售机制 | 第16-18页 |
·我国IPO 市场化进程回顾 | 第18-22页 |
·我国IPO 审核机制的演变 | 第18-20页 |
·我国IPO 发行方式的演变 | 第20页 |
·我国IPO 定价方法的演变 | 第20-22页 |
·我国新股市场化特点分析 | 第22-25页 |
·政府管制 | 第22-23页 |
·股权分置 | 第23-24页 |
·大小非解禁 | 第24-25页 |
·我国新股市场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25-31页 |
·多重二元结构 | 第25-27页 |
·政府干预 | 第27-28页 |
·平等参与与监管层的权力制衡没有实现 | 第28-29页 |
·中介机构不成熟 | 第29-31页 |
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31-37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31-3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2页 |
·信号传递理论(Signaling) | 第32-33页 |
·股权分散理论(Ownership Dispersion) | 第33页 |
·投机泡沫理论 | 第33-34页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34-37页 |
3. 定价效率理论分析 | 第37-44页 |
·IPO 公司估值模型的选择 | 第37-38页 |
·新股理论价格计算 | 第38-39页 |
·OHLSON 定价模型参数估计 | 第39-40页 |
·定价效率的定义与研究假设 | 第40-44页 |
·定价效率的定义 | 第40-41页 |
·研究假设 | 第41-44页 |
4. 我国新股市场化与定价效率实证研究 | 第44-50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4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8页 |
·审核制阶段与核准制阶段的定价效率比较 | 第46-47页 |
·定价管制阶段与定价开放阶段的定价效率比较 | 第47页 |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定价效率比较 | 第47-48页 |
·询价制实施前后的定价效率比较 | 第48页 |
·研究结果 | 第48-50页 |
5. 我国现行发行制度的分析 | 第50-59页 |
·我国现行的IPO 发行审核制度 | 第50-52页 |
·我国现行的IPO 定价方式 | 第52-59页 |
·我国现行IPO 询价制度的特点 | 第53-54页 |
·我国实施IPO 询价制度取得的成果 | 第54-56页 |
·目前我国询价制度的不足之处 | 第56-59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建立平等准入机制,消除多重二元结构 | 第59页 |
·将监管重心转移到中介机构,明确中介机构的责任 | 第59-60页 |
·实现监管层的权力制衡 | 第60-61页 |
·倡导理性投资,合理引导市场投资行为 | 第61页 |
·完善询价制度,提高询价水平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