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监管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0.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1. 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的现实基础 | 第14-25页 |
·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营模式到范畴界定 | 第14-16页 |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盈利模式 | 第16-18页 |
·支付宝方式 | 第16-17页 |
·贝宝方式 | 第17-18页 |
·第三方支付机构用户使用的偏好 | 第18-19页 |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风险 | 第19-23页 |
·来自交易者对交易的担忧 | 第19-20页 |
·来自银行的风险 | 第20-23页 |
·小结 | 第23-25页 |
2. 第三方支付机构法律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必要性的经济学基础 | 第25-28页 |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垄断 | 第25-26页 |
·第三方支付的信息不对称 | 第26-27页 |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外部性 | 第27页 |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公共物品性 | 第27-28页 |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分析 | 第28-32页 |
·第三方支付私法法律关系 | 第28-31页 |
·第三方支付的公法关系分析 | 第31页 |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定性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3. 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的体系构建 | 第34-47页 |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体系分析 | 第34-37页 |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的立法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的主体现状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其他地区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体系 | 第37-40页 |
·北美的监管模式 | 第37-38页 |
·欧盟的监管模式 | 第38-39页 |
·亚洲的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之体系 | 第40-47页 |
·监管主体选择 | 第40-41页 |
·监管切入点 | 第41-47页 |
4.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