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频带时频电磁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5-16页 |
| 第2章 时频电磁探测原理与分析 | 第16-20页 |
| ·频域电磁探测原理 | 第16-18页 |
| ·大地电磁测深原理 | 第16-17页 |
| ·可控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原理 | 第17-18页 |
| ·时间域电磁探测原理 | 第18-19页 |
| ·时频电磁仪接收机要求 | 第19-20页 |
| 第3章 硬件关键技术 | 第20-48页 |
| ·仪器总体结构设计 | 第20-25页 |
| ·仪器总体架构设计 | 第20-21页 |
| ·驱动软件流程设计 | 第21-24页 |
| ·FPGA 控制总线编程 | 第24-25页 |
| ·低频去 1/f 噪声斩波采集技术 | 第25-33页 |
| ·斩波采集技术分析与设计 | 第25-27页 |
| ·低频采集板卡实际设计 | 第27-31页 |
| ·低频采集卡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 ·高频大动态范围采集技术 | 第33-38页 |
| ·高频采集板卡采集设计 | 第33-34页 |
| ·高频采集板卡实际设计 | 第34-36页 |
| ·高频采集板卡性能测试 | 第36-38页 |
| ·slave FIFO 高速缓存与传输技术 | 第38-41页 |
| ·大容量高速 FIFO 缓存设计 | 第38-40页 |
| ·slave FIFO 传输技术 | 第40-41页 |
| ·同步触发与差分校准信号设计 | 第41-45页 |
| ·同步触发电路设计 | 第41-44页 |
| ·差分校准信号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 ·弱信号隔离技术应用 | 第45-48页 |
| ·数字信号磁耦隔离应用 | 第45-46页 |
| ·电路其他抗干扰措施及整体指标 | 第46-48页 |
| 第4章 记录方法与存储策略 | 第48-60页 |
| ·TEM 采集策略 | 第48-51页 |
| ·TEM 信号特征再分析 | 第48页 |
| ·全波形大容量采集存储 | 第48-50页 |
| ·在线双极性叠加处理 | 第50-51页 |
| ·CSAMT 采集策略 | 第51-57页 |
| ·整周期采样技术 | 第51-53页 |
| ·自动扫频记录 | 第53-55页 |
| ·通道响应非平坦归一技术 | 第55-57页 |
| ·MT 采集策略 | 第57-60页 |
| ·大地电磁场信号特征再分析 | 第57-58页 |
| ·MT 高采样率记录数字滤波抽取 | 第58-60页 |
| 第5章 野外实验测试 | 第60-71页 |
| ·CSAMT 实验 | 第60-66页 |
| ·长白山地区找地热 | 第60-63页 |
| ·大台沟铁矿探测 | 第63-66页 |
| ·TEM 测试 | 第66-69页 |
| ·室内模型测试 | 第66-68页 |
| ·长春文化广场异常线圈实验 | 第68-69页 |
| ·孙更屯 MT 实验 | 第69-71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 ·研究工作成果 | 第71-72页 |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