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光纤激光器的出现的历史背景 | 第8-9页 |
·光纤激光的特点及分类 | 第9-10页 |
·光纤激光器的主要特点 | 第9页 |
·光纤激光器的分类 | 第9-10页 |
·国内外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双包层光纤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和动态 | 第10页 |
·国内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和动态 | 第10-11页 |
·光纤激光的应用 | 第11页 |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双包层光纤的结构及其对泵浦光的吸收特性分析 | 第14-28页 |
·双包层光纤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双包层光纤的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 第15页 |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腔型结构 | 第15-17页 |
·线性腔双包层光纤激光器 | 第15-17页 |
·环形腔光纤激光器 | 第17页 |
·常用的包层泵浦技术及其特点 | 第17-20页 |
·端面泵浦 | 第17-19页 |
·侧面泵浦耦合技术 | 第19-20页 |
·双包层光纤内包层的形状对泵浦光吸收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20-24页 |
·光纤内包层形状与泵浦吸收效率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圆形内包层对泵浦吸收效率分析 | 第21-22页 |
·圆形偏心内包层对泵浦吸收效率分析 | 第22页 |
·矩形内包层的泵浦吸收效率 | 第22-23页 |
·D形内包层光纤吸收效率分析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页 |
·光纤弯曲对激光输出的影响 | 第24-27页 |
·光纤弯曲与损耗 | 第24-26页 |
·光纤弯曲与泵浦吸收效率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掺Nd~(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8-42页 |
·稀土掺杂双包层光纤掺杂离子的选择 | 第28-30页 |
·稀土掺杂离子 | 第28页 |
·掺杂基质的选择 | 第28-30页 |
·实验相关 | 第30页 |
·玻璃基质Nd~(3+)吸收谱线和能级结构 | 第30-31页 |
·玻璃基质Nd~(3+)的吸收谱线 | 第30页 |
·玻璃基质Nd~(3+)能级结构 | 第30-31页 |
·掺Nd~(3+)双包层光纤的准四能级跃迁理论分析 | 第31-35页 |
·激光器的各项参数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 第35-41页 |
·激光腔镜的反射率R_1,R_2对激光器斜率效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激光腔镜的反射率R_1,R_2对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37页 |
·光纤长度对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激光腔内泵浦激光沿着光纤长度方向上的变化 | 第39-40页 |
·掺Nd~(3+)光纤激光器产生的信号光沿光纤的分布 | 第40页 |
·激光阈值与光纤长度关系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掺Nd~(3+)双包层光纤~4F_(3/2)→~4I_(9/2)能级跃迁 | 第42-50页 |
·引言 | 第42页 |
·掺Nd~(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4F_(3/2)→~4I_(9/2)能级跃迁的研究进展 | 第42-43页 |
·增强掺Nd~(3)双包层光纤~4F_(3/2)→~4I_(9/2)能级跃迁的方法 | 第43-50页 |
·液氮冷却光纤 | 第44页 |
·Nd~(3+)和其他稀土离子共掺 | 第44-47页 |
·采用W型光纤来抑制掺Nd~(3+4)F_(3/2)→I_(11/2)四能级的辐射跃迁 | 第47-48页 |
·其他方法 | 第48-49页 |
·基于本实验的考虑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准四能级掺Nd~(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50-68页 |
·光纤端面的处理 | 第50-52页 |
·泵浦源及掺Nd~(3+)双包层光纤特性参数 | 第52-54页 |
·泵浦源特性参数 | 第52-53页 |
·掺Nd~(3+)双包层光纤特性参数 | 第53-54页 |
·泵浦耦合系统设计 | 第54-61页 |
·显微物镜耦合系统 | 第54-57页 |
·非球面透镜与显微物镜混合耦合系统 | 第57-58页 |
·非球面透镜耦合系统 | 第58-60页 |
·耦合系统小结 | 第60-61页 |
·实验方案 | 第61-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