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引言第11页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及研究进展第11-15页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概况第11-12页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第12页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第12-13页
     ·甬优6号及其成功育成的意义第13-15页
   ·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体系第15-17页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经验总结第15页
     ·"良种良法配套"促进水稻矮秆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第15-16页
     ·稀播少本栽培技术确保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第16页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集成第16页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日趋成熟第16-17页
   ·我国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第17-18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8-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思路第18-20页
第二章 粕粳亚种间杂交稻雨优6号的特征特性观察第20-31页
 引言第20页
   ·产量表现第20页
   ·生育特性第20-22页
   ·株型特征第22-27页
   ·抗性第27-29页
     ·抗病虫性第27-29页
     ·耐寒性第29页
     ·抗倒性第29页
   ·米质第29-30页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不同秧龄及移栽密度对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第31-35页
 引言第31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水稻材料第31页
     ·试验设计与内容第31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不同秧龄试验第32页
     ·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第32-34页
   ·小结与讨论第34-35页
     ·关于甬优6秧龄第34页
     ·关于甬优6插种密度第34-35页
第四章 肥料用量与穗期氮肥施用方法对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第35-42页
 引言第35页
   ·甬优6号大田施肥试验第35-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38页
     ·讨论第38-39页
   ·穗期N素施用方法试验第39-41页
     ·材料与方法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1页
     ·讨论第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不同浸种处理方法对甬优6号种子安全性的影响第42-45页
 引言第42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药剂和种子材料第42页
     ·试验设计和内容第42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2-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室内试验结果第43页
     ·田间试验结果第43页
     ·防病试验效果第43-44页
   ·小结与讨论第44-45页
第六章 甬优6号机插栽培示范第45-47页
 引言第45页
   ·机插栽培示范概况第45-46页
   ·甬优6号机插栽培技术要点第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七章 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第47-54页
 引言第47页
   ·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第47页
   ·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47-51页
     ·核心技术第48页
     ·操作规程第48-50页
     ·栽培模式图第50-51页
   ·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第51-52页
     ·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技术到位第51页
     ·广泛宣传,扩大辐射面第51页
     ·跟踪田间管理,做好分类指导第51页
     ·整合资源,捆绑办方第51-52页
   ·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成效第52-53页
     ·产量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第52页
     ·示范效应强,推广辐射快第52页
     ·农民得实惠,居民给好评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结论第54页
   ·展望第54-56页
     ·关于甬优6号的种植密度第54-55页
     ·关于甬优6号的需肥量第55页
     ·关于甬优6号的机插栽培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文山州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一篇:滇西北大花红景天化学成分及抗TMV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