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4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 ·分布式发电和微网 | 第15-28页 |
| ·分布式发电 | 第15-19页 |
| ·微网 | 第19-25页 |
| ·研究领域 | 第25-28页 |
| ·微网能量管理概述 | 第28-32页 |
| ·能量管理系统 | 第28-29页 |
| ·能量管理优化算法 | 第29-31页 |
| ·电动汽车接入影响 | 第31-32页 |
| ·本文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44页 |
| 第二章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微网热电联合调度 | 第44-68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微网热电联合优化调度 | 第45-49页 |
| ·典型微网结构 | 第46页 |
| ·热电联产机组 | 第46-48页 |
| ·电热转换和热储能设备 | 第48页 |
| ·微网的优化运行 | 第48-49页 |
| ·微网调度模型 | 第49-52页 |
| ·目标函数 | 第49页 |
| ·约束条件 | 第49-52页 |
|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52-58页 |
| ·经典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52-54页 |
|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 | 第54-57页 |
| ·基于IPSO的微网优化调度 | 第57-58页 |
| ·算例仿真 | 第58-65页 |
| ·仿真系统 | 第58-60页 |
| ·仿真结果 | 第60-65页 |
| ·小结 | 第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第三章 考虑机组开停机的微网优化调度 | 第68-85页 |
| ·引言 | 第68-69页 |
| ·CHP建模与微网优化运行 | 第69-71页 |
| ·微网设备建模 | 第70-71页 |
| ·微网的优化运行 | 第71页 |
| ·考虑机组开停机的微网调度模型 | 第71-76页 |
| ·目标函数 | 第71-72页 |
| ·约束条件 | 第72-76页 |
| ·基于IPSO算法的微网优化调度 | 第76页 |
| ·开停机状态变量的处理 | 第76页 |
| ·最小开停机时间约束处理 | 第76页 |
| ·算例仿真 | 第76-82页 |
| ·考虑微网潮流非线性约束 | 第77-78页 |
| ·不考虑微网潮流约束 | 第78-81页 |
| ·网络约束和机组开停机影响 | 第81-82页 |
| ·小结 | 第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第四章 考虑风电随机性的微网优化调度 | 第85-108页 |
| ·引言 | 第85-86页 |
| ·微网优化运行 | 第86-88页 |
| ·微网系统优化运行 | 第87页 |
| ·考虑风电随机性的微网优化运行 | 第87-88页 |
| ·风电出力场景生成和削减 | 第88-90页 |
| ·拉丁超立方采样 | 第88页 |
| ·场景削减 | 第88-89页 |
| ·风电出力的场景生成和削减 | 第89-90页 |
| ·微网调度模型 | 第90-96页 |
| ·确定性优化模型 | 第91-94页 |
| ·随机优化模型 | 第94-96页 |
| ·算例仿真 | 第96-104页 |
| ·确定性模型 | 第96-101页 |
| ·随机优化模型 | 第101-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 第五章 微网多时间尺度能量调度 | 第108-120页 |
| ·引言 | 第108-109页 |
| ·微网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 第109-111页 |
| ·考虑风电随机性的日前调度 | 第111-112页 |
| ·微网实时运行调度模型 | 第112-113页 |
| ·目标函数 | 第112-113页 |
| ·约束条件 | 第113页 |
| ·算例仿真 | 第113-118页 |
| ·日前和超短期风电预测出力 | 第114页 |
| ·微网日前调度 | 第114-116页 |
| ·微网实时调度 | 第116-118页 |
| ·小结 | 第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
| 第六章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配电系统的影响 | 第120-137页 |
| ·引言 | 第120-121页 |
| ·丹麦电动汽车应用背景 | 第121-122页 |
| ·电力系统的特征 | 第121页 |
| ·政策及社会行为 | 第121页 |
| ·驾车模式 | 第121-122页 |
| ·电动汽车充电模型探讨 | 第122-124页 |
| ·并网方式 | 第122-123页 |
| ·电池特性 | 第123页 |
| ·用户习惯及市场影响 | 第123-124页 |
| ·考虑电动汽车和风电的节点负荷 | 第124-129页 |
|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曲线 | 第124-127页 |
| ·配电系统负荷曲线 | 第127-128页 |
| ·风力发电出力曲线 | 第128页 |
| ·节点净负荷曲线计算流程 | 第128-129页 |
| ·仿真分析流程 | 第129-130页 |
| ·算例分析 | 第130-135页 |
| ·结论 | 第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3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37-138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8-140页 |
| 附录Ⅰ 仿真微网系统参数 | 第140-142页 |
| 附录Ⅱ 削减后的风电出力场景 | 第142-144页 |
| 附录Ⅲ 配电系统参数 | 第144-14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