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 一、量子点(Quantum Dots,QDs) | 第11-14页 |
| 1 量子点的光学特征 | 第12页 |
| 2 量子点的量子效率(QY) | 第12-13页 |
| 3 量子点的表面效应 | 第13页 |
| 4 量子点的尺寸效应 | 第13-14页 |
| 二、量子点的合成 | 第14-15页 |
| 1 有机合成量子点 | 第14页 |
| 2 原位还原沉淀法 | 第14页 |
| 3 水相合成法 | 第14页 |
| 4 胶体合成量子点 | 第14-15页 |
| 5 病毒组装 | 第15页 |
| 6 电化学组装 | 第15页 |
| 7 量子点表面修饰 | 第15页 |
| 三、量子点的应用 | 第15-18页 |
| 1 量子点在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 2 量子点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 第16-18页 |
| 四、量子点的毒性 | 第18-19页 |
| 1 量子点的表面涂层 | 第18-19页 |
| 2 量子点的遗传学和细胞学毒性 | 第19页 |
| 五、量子点在肿瘤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 1 血管成像 | 第21页 |
| 2 追踪细胞内分子表达 | 第21页 |
| 3 肿瘤细胞的检测 | 第21-22页 |
| 六、主要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水溶性的QDs的合成及壳聚糖包裹QDs | 第23-31页 |
| 一、前言 | 第23页 |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1 仪器 | 第23-24页 |
| 2 试剂 | 第24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 三、结果 | 第24-29页 |
| 1 量子点红外表征和紫外表征 | 第24-26页 |
| 2 量子点电镜表征 | 第26页 |
| 3 量子点粒径大小表征 | 第26-27页 |
| 4 量子点荧光光谱表征 | 第27-28页 |
| 5 壳聚糖包裹量子点电镜表征 | 第28页 |
| 6 壳聚糖包裹量子点粒径表征 | 第28-29页 |
| 7 壳聚糖包裹量子点荧光表征 | 第29页 |
| 四、讨论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QDs-糖类复合物标记HepG2细胞 | 第31-41页 |
| 一、前言 | 第31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 1 仪器 | 第31-32页 |
| 2 试剂 | 第32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三、结果 | 第33-40页 |
| 1 CdSe糖类复合物荧光光谱表征 | 第33-35页 |
| 2 QDs糖类复合物与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筛选结果 | 第35-36页 |
| 3 QDs-Man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 | 第36-38页 |
| 4 QDs-Man标记小鼠荷瘤模型 | 第38-40页 |
| 四、讨论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QDs及QDs-Ma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1-53页 |
| 一、前言 | 第41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1 仪器 | 第41页 |
| 2 试剂 | 第41-42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 三、结果 | 第42-51页 |
| 1 量子点对BSA荧光的猝灭 | 第42-43页 |
| 2 QDs-Man对BSA的荧光猝灭 | 第43-44页 |
| 3 QDs与BSA猝灭作用的类型 | 第44-45页 |
| 4 结合常数的计算 | 第45-46页 |
| 5 QDs对BSA构象的影响 | 第46-48页 |
| 6 QDs对BSA猝灭的三维荧光图谱 | 第48-50页 |
| 7 QDs与BSA连接距离 | 第50-51页 |
| 四、讨论 | 第51-53页 |
| 全文小结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