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4-22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评价 | 第22-33页 |
·文献回顾 | 第22-30页 |
·基于审计规模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识别能力 | 第22-23页 |
·基于审计意见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识别能力 | 第23-25页 |
·基于审计任期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识别能力 | 第25-26页 |
·基于审计费用、非审计费用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识别能力 | 第26-27页 |
·基于行业专长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识别能力 | 第27-29页 |
·基于从识别舞弊类型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舞弊识别能力 | 第29-30页 |
·文献评价与启示 | 第30-32页 |
·文献评价 | 第30-31页 |
·启示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 第33-71页 |
·会计舞弊 | 第33-34页 |
·会计舞弊识别能力 | 第34-45页 |
·识别会计舞弊是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能 | 第34-38页 |
·会计舞弊识别能力的界定 | 第38-40页 |
·审计契约结构与会计舞弊识别能力 | 第40-45页 |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45-56页 |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构成 | 第45-48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专长度量方法 | 第48-50页 |
·影响行业专长的因素分析 | 第50-56页 |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 第56-70页 |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 第56-58页 |
·经济依赖性、声誉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 第58-60页 |
·审计环境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 第60-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第71-104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现状研究 | 第72-81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72页 |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行业专长的度量 | 第72-73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专长的阈值 | 第73-74页 |
·注册会计师行业专长的现状分析 | 第74-81页 |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影响因素—基于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素质视角 | 第81-94页 |
·研究假设 | 第81-83页 |
·研究设计 | 第83-84页 |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 第84-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外部影响因素—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 | 第94-103页 |
·研究假设 | 第94页 |
·研究设计 | 第94-98页 |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 第98-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第104-130页 |
·引言 | 第104页 |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 | 第104-109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04-105页 |
·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界定 | 第105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现状分析 | 第105-109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水平的博弈分析 | 第109-114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水平博弈分析的起点界定 | 第109-110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水平博弈分析的假设条件 | 第110页 |
·注册会计师博弈行为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110-111页 |
·审计博弈模型分析 | 第111-114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4-129页 |
·研究假设 | 第114-116页 |
·研究设计 | 第116-120页 |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 第120-128页 |
·结论 | 第128-129页 |
·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六章 会计舞弊识别能力与会计舞弊的相关性研究 | 第130-150页 |
·引言 | 第130页 |
·研究方法 | 第130-131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130-131页 |
·典型相关分析法 | 第131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31页 |
·样本选择 | 第131页 |
·数据来源 | 第131页 |
·会计舞弊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 第131-135页 |
·公司财务状况指标的选取 | 第132-133页 |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指标的选取 | 第133-135页 |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状况的因子分析 | 第135-140页 |
·KMO检验 | 第135-136页 |
·因子分析结果 | 第136-140页 |
·会计舞弊识别能力与会计舞弊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 第140-147页 |
·会计舞弊识别能力与会计舞弊两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 第140-141页 |
·两组变量间的典型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 第141-142页 |
·典型变量的系数 | 第142页 |
·典型结构分析 | 第142-147页 |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审计独立性与会计舞弊 | 第147-149页 |
·结论 | 第149页 |
·小结 | 第149-150页 |
第七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150-16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 | 第150-155页 |
·理论分析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0-151页 |
·实证分析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154页 |
·主要创新 | 第154-155页 |
·政策建议 | 第155-161页 |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155-158页 |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 第158-160页 |
·政策建议中的工作重点 | 第160-161页 |
·研究局限性与改进建议 | 第161-162页 |
·样本选择 | 第161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162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62-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3页 |
致谢 | 第173-174页 |
作者简介 | 第174-175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