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二级胺的概述 | 第11-12页 |
·二级胺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几种代表性二级胺的工业用途 | 第12页 |
·二级胺污染源的分布与危害 | 第12-14页 |
·二级胺的分布 | 第12-13页 |
·二级胺的危害 | 第13-14页 |
·二级胺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比色法 | 第14-15页 |
·氧化还原法 | 第15-16页 |
·原子吸收法 | 第16页 |
·离子色谱法 | 第16-17页 |
·液相色谱法 | 第17-18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18-21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GC-FID)检测饮用水源中的二级胺的方法研究 | 第23-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26-27页 |
·衍生温度的选择 | 第27页 |
·衍生时间的选择 | 第27-28页 |
·pH的选择 | 第28-29页 |
·萃取剂用量的选择 | 第29-30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0-31页 |
·方法的精密度(n=5) | 第31-32页 |
·方法的检出限 | 第32页 |
·方法准确度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器(GC-MS)检测饮用水源中二级胺的方法研究 | 第35-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衍生温度的选择 | 第36-37页 |
·衍生时间的选择 | 第37-38页 |
·pH的选择 | 第38-39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9页 |
·方法的精密度(n=5) | 第39-40页 |
·方法的检出限 | 第40-41页 |
·方法准确度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选优及实际应用 | 第43-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采样地区概况 | 第43-44页 |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 第44-45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5页 |
·分析方法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方法学比较 | 第45-48页 |
·采样数据的分析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7页 |
1 结论 | 第53页 |
2 创新点 | 第53-54页 |
3 展望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