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心系病证论文

从心胆气虚论治失眠的研究--附典型验案8则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失眠的文献回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第11-33页
 1 西医学对失眠的理论认识和临床论治概要第11-17页
   ·失眠的西医基础理论研究日趋深化第11-16页
   ·失眠的西药治疗存在争议第16-17页
 2 中医论治失眠的源流及其流派第17-33页
   ·黄帝内经首创阴阳营卫失调病机学说第18页
   ·汉唐脏腑辨证理论确立,治疗重在心胆第18-19页
   ·宋金元五脏并重,擅从郁、火、痰论治第19-20页
   ·明代神主、魂魄学说更加充实,辩证分型治疗渐成系统第20-21页
   ·清代脑髓学说趋于成熟,化瘀、通腑治法各具特色第21-22页
   ·现代医家承袭旧说各有侧重,脑主神明、体质学说自成体系渐受重视第22-33页
第二章 从心胆气虚论治失眠的理论研究第33-41页
 1 从心胆气虚论治失眠理论依据第33-34页
   ·古代文献依据第33-34页
   ·从心胆气虚论治失眠的临床依据第34页
 2 心胆气虚失眠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第34-36页
   ·气虚体质的成因与特征第34页
   ·气虚体质是失眠发病的要素第34-35页
   ·现代流调研究显示气虚体质占有比例最高第35-36页
 3 心胆生理相连、病理相因是心胆气虚形成的基础第36-37页
   ·经络络属是心胆气机相通的生理基础第36页
   ·五行生克是心胆病理相因的理论基础第36-37页
   ·子母同治是心胆同病的主要治则第37页
 4 失眠心胆气虚证的病因、病机第37-38页
 5 失眠心胆气虚与它证的兼夹第38-39页
   ·心胆气虚与肝火扰心第38页
   ·心胆气虚与心脾两虚(又名心脾气血两虚)第38页
   ·心胆气虚与心肾阴虚(心肾不交)第38-39页
   ·心胆气虚与痰火扰心第39页
 6 心胆气虚失眠的辨治第39-41页
   ·辨体与辨证相结合第39页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基本治则第39页
   ·治療方药首選安神定志丸、启阳娱心丹第39-40页
   ·心胆气虚兼夹证型论治第40-41页
第三章 心胆气虚典型驗案分析第41-51页
 1 失眠伴健忘症,从心胆气虚兼痰热扰心论治第41-42页
 2 失眠伴早泄、健忘症,从心胆气虚、心肾不交论治第42-43页
 3 抑郁症失眠,从心胆气虚兼血虚肝郁论治第43-44页
 4 老年失眠,从心胆气虚兼心肾不交、肝经郁热论治第44-45页
 5 更年期失眠,从心胆气虚、痰气交结论治第45-46页
 6 失眠伴嗜睡,从心胆气虚、心脾两虚论治第46页
 7 失眠从心胆气虚兼心脾两虚、痰热扰心论治第46-47页
 8 焦虑症失眠,从心胆气虚、心肝郁火论治第47-49页
 9 验案小结第49-51页
   ·病证特点第49-50页
   ·立法、组方、用药思路第50-51页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心病血浆TXB2、6-Keto-PGF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养阴剔络方干预老年代谢综合征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