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3页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有关男子体操近几届比赛的研究 | 第10页 |
·有关体操后备人才的研究 | 第10-11页 |
·有关体操科学的研究 | 第11页 |
·有关竞技体操规则的研究 | 第11-13页 |
2 研究的技术路线、对象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3-14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4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5页 |
·录像观察法 | 第15-1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33页 |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成绩分析 | 第16-22页 |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体操奖牌分布情况 | 第16页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前8名比赛成绩分析 | 第16-17页 |
·第29届中国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前8名比赛成绩分析 | 第17-18页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单杠预决赛前8名比赛成绩分析 | 第18页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双杠预决赛前8名比赛成绩分析 | 第18-19页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跳马预决赛前8名比赛成绩分析 | 第19-20页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吊环前8名比赛成绩分析 | 第20-21页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鞍马预决赛前8名比赛成绩分析 | 第21页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预决赛前8名比赛成绩分析 | 第21-22页 |
·中国男子体操队自2000年以来参加奥运会比赛综合情况分析 | 第22-25页 |
·中国男子体操队参加第27届、28届、29届奥运会人员布阵分析 | 第22-23页 |
·中国男子体操队参加27、28、29届奥运会男子团体比赛分析 | 第23-24页 |
·第27届、28届、29届男子全能比赛成绩分析 | 第24-25页 |
·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取得优异成绩分析 | 第25-28页 |
·"举国体制"是我国男子体操取得优异成绩的制度保障 | 第25页 |
·"金字塔式"的运动员梯队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奠定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 | 第25-26页 |
·强大的科研队伍为我国男子竞技体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第26-27页 |
·新规则的深入研究与适应比赛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 第27页 |
·主场优势是我国男子体操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保障 | 第27-28页 |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男子体操前景分析 | 第28-33页 |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男子体操团体前景分析 | 第28-29页 |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男子体操全能前景分析 | 第29-30页 |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男子体操各单项前景分析 | 第30-33页 |
4 结论 | 第33-35页 |
·近三届奥运会男子体操队成绩表现为波浪式的起伏特点 | 第33页 |
·下届奥运会全能选手缺乏而单项仍有夺冠实力 | 第33-34页 |
·竞技体操规则的发展和变化引领着体操技术向前发展 | 第34页 |
·当前我国体操技术水平处于世界一流 | 第34-35页 |
5 建议 | 第35-37页 |
·继续研究规则,利用规则以提高竞技水平 | 第35页 |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 第35页 |
·重视科学研究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 第35-36页 |
·加强竞技体操技术创新研究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