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家世、生卒、著述考 | 第8-16页 |
第一节 家世考 | 第8-10页 |
第二节 生卒考 | 第10-12页 |
第三节 著述考 | 第12-16页 |
第二章 生平与思想 | 第16-28页 |
第一节 生平 | 第16-23页 |
一、少负才名,弱冠登朝 | 第16-18页 |
二、数忤时宰,引疾里居 | 第18-20页 |
三、宦游晋楚,通显早逝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思想 | 第23-28页 |
一、政治思想 | 第23-25页 |
二、文学思想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文学创作与艺术特色 | 第28-49页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28-46页 |
一、诗歌创作 | 第28-40页 |
二、散文创作 | 第40-46页 |
第二节 艺术特色 | 第46-49页 |
一、清和婉约,自标新颖 | 第46-47页 |
二、悲凉玄乘,兴近意远 | 第47-49页 |
结语 高叔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第49-51页 |
附录一:《苏门集刊刻及版本流变考述》 | 第51-55页 |
附录二:高叔嗣诗文辑佚及异文补正 | 第55-59页 |
附录三:三种《煎茶七类》原文 | 第59-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