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 ·燃料电池简介 | 第13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第13-17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概述 | 第13-14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构型分类 | 第15-17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关键组成 | 第17-19页 |
| ·固体电解质材料 | 第17-18页 |
| ·阳极材料 | 第18-19页 |
| ·阴极材料 | 第19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技术及趋势 | 第19-24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的关键技术 | 第19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展的趋势 | 第19-20页 |
| ·中低温SOFC 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CeO_2基电解质材料 | 第20-22页 |
| ·Bi_2O_3基电解质材料 | 第22-23页 |
| ·钙钛矿氧化物 | 第23-24页 |
| ·磷灰石型电解质材料 | 第24页 |
| ·氧基磷灰石离子导体的结构及导电机理 | 第24-27页 |
| ·氧基磷灰石离子导体的结构 | 第24-25页 |
| ·阳离子空位型OA 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化学计量和氧离子空位型氧基磷灰石的研究现状 | 第26页 |
| ·过量氧型OA 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硅/锗掺杂型氧离子的研究现状 | 第27页 |
| ·氧基磷灰石类离子导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30-37页 |
| ·制备实验所需的原料及仪器 | 第30-31页 |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 ·表征方法与性能测试 | 第31-37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1页 |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1-32页 |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32页 |
| ·拉曼光谱分析的原理 | 第32-33页 |
| ·陶瓷片致密度的测定 | 第33页 |
| ·陶瓷片电导率测试 | 第33-37页 |
| 第三章 La_(10)Si_6O_(27)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 第37-46页 |
| ·前言 | 第37-38页 |
| ·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38-39页 |
| ·La_(10)Si_6O_(27)粉体的制备 | 第38-39页 |
| ·凝胶反应机理 | 第39页 |
| ·陶瓷片的成型和烧结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 ·热分解过程的分析(凝胶TG-DSC) | 第39-41页 |
| ·预烧温度对粉体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 ·焙烧温度对晶型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焙烧温度对陶瓷片致密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过量氧型硅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46-64页 |
| ·La_(10-x)Mg_x(SiO_4)_6O_(3-0.5x)的合成与导电性能工艺 | 第46-50页 |
| ·La_(10-x)Mg_x(SiO_4)_6O_(3-0.5x)的合成 | 第46页 |
| ·XRD 分析 | 第46-47页 |
| ·SEM 分析 | 第47-48页 |
| ·La_(10-x)Mg_x(SiO_4)_6O_(3-0.5x)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48-50页 |
| ·氧分压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50页 |
| ·La_(10-x)V_x(SiO_4)_6O_(3+x)的合成与导电性能 | 第50-54页 |
| ·La_(10-x)V_x(SiO_4)_6O_(3+x)的合成 | 第50-51页 |
| ·XRD 分析 | 第51-52页 |
| ·SEM 分析 | 第52-53页 |
| ·La_(10-x)V_x(SiO_4)_6O_(3+x)的导电性能 | 第53-54页 |
| ·La_(10-x)Ni_x(SiO_4)_6O_(3-0.5x)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 第54-59页 |
| ·La_(10-x)Ni_x(SiO_4)_6O_(3-0.5x)的合成 | 第54页 |
| ·TG-DSC 分析 | 第54-55页 |
| ·XRD 分析 | 第55-56页 |
| ·拉曼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 ·SEM 分析 | 第57-59页 |
| ·La_(10-x)Bix(SiO_4)_6O_3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59-62页 |
| ·La_(10-x)Bix(SiO_4)_6O_3的合成 | 第59页 |
| ·TG-DSC 分析 | 第59页 |
| ·XRD 分析 | 第59-60页 |
| ·拉曼光谱分析 | 第60-61页 |
| ·SEM 分析 | 第61-62页 |
| ·电导率分析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