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台油田太古界潜山天然裂缝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概况 | 第12-14页 |
·工区位置 | 第12页 |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潜山构造特征 | 第14-19页 |
·地震资料解释 | 第14-15页 |
·采用的技术及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层位标定 | 第14页 |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构造图编制 | 第14-15页 |
·构造特征 | 第15-19页 |
·构造格局及演化 | 第15-16页 |
·断裂特征 | 第16-19页 |
第三章 潜山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19-24页 |
·变质岩类型及其特征 | 第20-22页 |
·区域变质岩 | 第20-21页 |
·混合岩 | 第21页 |
·碎裂变质岩 | 第21-22页 |
·岩浆岩类型及其特征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潜山储层构造裂缝特征 | 第24-34页 |
·潜山储集空间类型 | 第24-25页 |
·潜山储集层构造裂缝表征参数描述 | 第25-28页 |
·构造裂缝的方位与倾角 | 第25-26页 |
·构造裂缝的密度与间距 | 第26-27页 |
·构造裂缝的切穿深度与延伸长度 | 第27页 |
·构造裂缝的开度及充填性、含油性 | 第27-28页 |
·潜山构造裂缝的物性参数描述 | 第28-32页 |
·构造裂缝的孔隙度 | 第29-30页 |
·构造裂缝的渗透率 | 第30-31页 |
·基质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 第31-32页 |
·储集空间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兴隆台潜山应力场研究 | 第34-52页 |
·地应力研究方法概述 | 第34-35页 |
·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 第35-38页 |
·地震资料所反映的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 | 第35-37页 |
·井壁崩落法确定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 | 第37页 |
·差应变方法确定三向主应力的大小 | 第37-38页 |
·古构造应力场研究 | 第38-39页 |
·古、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39-52页 |
·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39-43页 |
·古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 第43-48页 |
·现代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48-52页 |
第六章 储集层构造裂缝预测 | 第52-62页 |
·岩石破裂准则 | 第52-55页 |
·岩石的破裂准则 | 第52-54页 |
·破裂准则的实际应用 | 第54-55页 |
·裂缝发育程度模拟预测 | 第55-60页 |
·裂缝的方位 | 第55-56页 |
·裂缝的发育区 | 第56-59页 |
·裂缝的密度 | 第59-60页 |
·构造裂缝发育分布规律 | 第60-62页 |
第七章 成果应用 | 第62-65页 |
·地应力及裂缝研究认识 | 第62页 |
·落实油藏地质储量 | 第62-63页 |
·储量参数的确定 | 第62-63页 |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 第63页 |
·寻找裂缝发育区,确定部署区域 | 第63页 |
·确定投产方式 | 第63-64页 |
·指导井位部署 | 第64页 |
·开发井位部署建议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