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外围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特低渗透储层非线性渗流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特低渗透储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特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20-44页 |
| ·特低渗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 | 第20-21页 |
| ·基于常规压汞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 第21-25页 |
| ·孔喉分布特征 | 第21-23页 |
| ·孔喉特征参数与物性相关性分析 | 第23-25页 |
| ·基于恒速压汞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 第25-32页 |
| ·不同渗透率岩心孔喉分布特征 | 第26-30页 |
| ·不同喉道半径对岩芯渗透率的贡献率 | 第30页 |
| ·不同渗透率的孔喉半径比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 ·不同渗透率的毛管压力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及孔隙结构测试 | 第32-39页 |
| ·核磁共振测试原理 | 第32-33页 |
| ·可动流体测试结果 | 第33-36页 |
| ·核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 第36-39页 |
| ·三种方法对比 | 第39-40页 |
| ·微观孔喉模型 | 第40-42页 |
| ·本章小节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特低渗透储层单相流体渗流特征 | 第44-66页 |
| ·应力敏感性研究 | 第44-54页 |
| ·应力敏感性评价 | 第44-48页 |
| ·应力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49页 |
| ·应力敏感性定量分析 | 第49-52页 |
| ·应力敏感性对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 ·水敏性特征研究 | 第54-58页 |
| ·实验评价标准 | 第54-55页 |
| ·水敏性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 ·水敏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 ·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研究 | 第58-64页 |
| ·非线性渗流实验 | 第59页 |
| ·非线性渗流特征 | 第59-61页 |
| ·非线性渗流机理分析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特低渗透储层两相流体渗流规律 | 第66-85页 |
| ·油水相对渗透率研究 | 第66-76页 |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 ·油水相渗曲线特征 | 第66-70页 |
| ·束缚水状态下油的渗流特征 | 第70-73页 |
| ·残余油状态下水的渗流特征 | 第73-76页 |
| ·可动油研究 | 第76-83页 |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 ·实验结果 | 第78-83页 |
| ·本章小节 | 第83-85页 |
| 第五章 特低渗透油藏生产规律研究 | 第85-103页 |
| ·特低渗透油藏产能分析 | 第85-89页 |
| ·特低渗透压裂井产能公式 | 第85-87页 |
| ·算例分析 | 第87-89页 |
| ·特低渗透油藏产量递减规律 | 第89-94页 |
| ·产量递减理论研究 | 第89-91页 |
| ·产量递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91-92页 |
| ·典型特低渗透区块产量递减规律 | 第92-94页 |
| ·特低渗透油藏含水上升规律 | 第94-101页 |
| ·含水上升规律理论研究 | 第94-95页 |
| ·产量递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95-98页 |
| ·典型特低渗透区含水上升规律 | 第98-101页 |
| ·本章小节 | 第101-10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13-114页 |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