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大气气溶胶概述 | 第12-14页 |
·气溶胶的种类及来源 | 第12页 |
·气溶胶理化特性 | 第12-13页 |
·气溶胶的气候及健康效应 | 第13-14页 |
·大气气溶胶的现代研究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城市颗粒态污染特点 | 第16-17页 |
·本论文立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立题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2-25页 |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的原理 | 第22-23页 |
·气溶胶颗粒的采集 | 第23页 |
·气溶胶颗粒粒径的测量 | 第23-24页 |
·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 第24-25页 |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的校准 | 第25页 |
·大气采样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混合态气溶胶的分类方法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页 |
·示踪离子分类方法 | 第27-29页 |
·ART-2a分类方法 | 第29-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典型一次源排放-农作物秸秆燃烧单颗粒质谱特征 | 第37-49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Chamber-ATOFMS系统 | 第37-38页 |
·农作物秸秆燃烧试验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化学组分质谱特征 | 第39-45页 |
·Art-2a分类 | 第45页 |
·水稻与玉米秸秆燃烧特征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五章 重要二次组分-含草酸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混合状态 | 第49-64页 |
·引言 | 第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采样 | 第49-50页 |
·数据处理 | 第50-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含草酸颗粒物的混合状态 | 第52-55页 |
·含草酸颗粒物的来源及形成机制 | 第55-60页 |
·一次源排放 | 第55-57页 |
·二次源排放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第六章 上海地区灰霾天气下单颗粒气溶胶混合状况 | 第64-75页 |
·引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采样 | 第64-65页 |
·数据处理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3页 |
·灰霾的定义和灰霾下的典型天气条件 | 第66页 |
·颗粒物的种类及混合状态 | 第66-70页 |
·晴朗与重度灰霾天气时段的颗粒物粒径分布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9页 |
·总结 | 第75-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附录1: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9-80页 |
附录2:项目资助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