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南京城市公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2-48页 |
一、南京城市史研究的再思考 | 第13-19页 |
二、国内史学界“公园”研究概论 | 第19-34页 |
(一) 代表性成果与公园整体研究 | 第22-25页 |
(二) 特色研究之中山公园 | 第25-29页 |
(三) 差异研究之各城公园 | 第29-34页 |
三、“近代南京城市公园”研究现状 | 第34-38页 |
四、史料来源 | 第38-40页 |
五、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40-41页 |
六、相关界定 | 第41-45页 |
七、创新之处 | 第45页 |
八、研究难度与不足 | 第45-48页 |
第一章 南京城市公园的发轫 | 第48-96页 |
第一节 中国公园的诞生 | 第48-57页 |
一、西方近代公园的诞生 | 第49-50页 |
二、南京古典园林的近代转型 | 第50-54页 |
三、中国近代公园的普遍形式 | 第54-57页 |
第二节 南洋劝业会与南京最早的公园——绿筠花圃 | 第57-73页 |
一、公园建设 | 第58-69页 |
二、公园意义与影响 | 第69-73页 |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南京公园 | 第73-88页 |
一、秀山公园 | 第74-84页 |
二、鼓楼公园 | 第84-88页 |
第四节 南京近代城市公园发轫的原因 | 第88-96页 |
第二章 国民政府接收、规划与新辟公园 | 第96-176页 |
第一节 已有公园“公立化” | 第96-114页 |
一、接收秀山公园 | 第96-106页 |
二、接收鼓楼公园 | 第106-111页 |
三、接收绿筠花圃 | 第111-114页 |
第二节 公园规划 | 第114-129页 |
一、历次规划中的公园 | 第114-119页 |
二、《首都计划》中的公园 | 第119-123页 |
三、公园系统的设想 | 第123-129页 |
第三节 公园辟建 | 第129-176页 |
一、由玄武湖到玄武湖公园 | 第129-137页 |
二、秦淮小公园 | 第137-144页 |
三、莫愁湖公园与白鹭洲公园 | 第144-154页 |
四、中央政治区公园 | 第154-157页 |
五、愚园与随园 | 第157-161页 |
六、清凉山公园 | 第161-165页 |
七、下关地区公园 | 第165-168页 |
八、其他公园 | 第168-176页 |
第三章 公园管理机构 | 第176-236页 |
第一节 教育局 | 第177-183页 |
第二节 公园管理处 | 第183-215页 |
一、公园管理处的诞生与发展 | 第183-187页 |
二、公园管理处职权扩展 | 第187-208页 |
三、公园管理处历任主任 | 第208-215页 |
第三节 相关职能部门 | 第215-236页 |
一、工务局 | 第215-219页 |
二、财政局 | 第219-228页 |
三、军警机关 | 第228-236页 |
第四章 公园建设与管理——以玄武湖为例 | 第236-314页 |
第一节 理想中的公园建设 | 第236-242页 |
第二节 玄武湖公园破旧立新 | 第242-265页 |
一、旧有建筑 | 第242-246页 |
二、五洲规划 | 第246-253页 |
三、改建实效 | 第253-265页 |
第三节 改善公园交通 | 第265-281页 |
一、玄武路与环湖马路 | 第267-274页 |
二、整理园内道路 | 第274-277页 |
三、公共交通 | 第277-281页 |
第四节 湖产、湖民、湖地 | 第281-306页 |
一、管理湖产 | 第282-292页 |
二、管理湖民 | 第292-299页 |
三、征收湖地 | 第299-306页 |
第五节 疏浚玄武湖 | 第306-314页 |
第五章 教化空间的构建 | 第314-352页 |
第一节 第一公园的教育性 | 第314-321页 |
第二节 玄武湖中的革命纪念 | 第321-327页 |
第三节 莫愁湖畔的粤军烈士墓 | 第327-334页 |
第四节 动物园和儿童乐园 | 第334-343页 |
第五节 教化活动的推行 | 第343-352页 |
一、文体活动与各式展览 | 第343-349页 |
二、园林新运 | 第349-352页 |
第六章 公园与市民生活 | 第352-420页 |
第一节 游览胜地 | 第352-361页 |
第二节 休闲盛会 | 第361-369页 |
一、樱桃市 | 第361-365页 |
二、赏花 | 第365-369页 |
第三节 饮食憩息 | 第369-381页 |
一、招商与管理 | 第369-377页 |
二、游园与茶社 | 第377-381页 |
第四节 游船上的新旧之别 | 第381-398页 |
一、游园女与《玄武湖之秋》 | 第381-384页 |
二、“湖匪”与《湖匪》 | 第384-392页 |
三、游船与船娘 | 第392-398页 |
第五节 “公园意识”的民间体现 | 第398-420页 |
一、“台城”城墙的存废 | 第399-404页 |
二、玄武湖改名 | 第404-411页 |
三、公车与公园 | 第411-414页 |
四、其他体现 | 第414-420页 |
总结 | 第420-438页 |
一、“建设艺术化的新南京” | 第421-425页 |
二、“中外观瞻所系” | 第425-428页 |
三、“高尚娱乐”与玄武湖 | 第428-431页 |
四、“公园意识” | 第431-438页 |
征引文献 | 第438-452页 |
致谢 | 第452-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