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低碳烯烃 | 第13-14页 |
1.3 低碳烯烃生产工艺 | 第14-19页 |
1.3.1 间接法制低碳烯烃 | 第15-16页 |
1.3.2 直接法制低碳烯烃 | 第16-19页 |
1.4 费-托合成反应 | 第19-26页 |
1.4.1 费-托合成反应机理 | 第19-22页 |
1.4.2 费-托合成反应产物 | 第22-24页 |
1.4.3 影响费-托合成产物选择性的因素 | 第24-26页 |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表征方法 | 第29-35页 |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9-30页 |
2.2 催化剂表征 | 第30-32页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0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0-31页 |
2.2.4 氮气物理吸附-脱附 | 第31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1页 |
2.2.6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31页 |
2.2.7 氢气程序升温脱附与氧滴定 | 第31-32页 |
2.2.8 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 第32页 |
2.2.9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32页 |
2.3 费-托合成催化性能评价 | 第32-35页 |
2.3.1 费-托合成反应装置 | 第32-33页 |
2.3.2 费-托合成反应操作步骤 | 第33页 |
2.3.3 费-托合成反应转化率及产物选择性计算 | 第33-35页 |
第三章 Fe/MgO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制低碳烯烃的催化性能 | 第35-46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2.1 载体的制备 | 第36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3.2.3 载体及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页 |
3.2.4 费-托合成反应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3.3.1 载体的TEM、SEM表征结果 | 第37-38页 |
3.3.2 载体及催化剂的XRD表征结果 | 第38-39页 |
3.3.3 载体及催化剂的N_2物理吸附-脱附表征结果 | 第39-40页 |
3.3.4 催化剂的H_2-TPR表征结果 | 第40-41页 |
3.3.5 催化剂的CO_2-TPD表征结果 | 第41-42页 |
3.3.6 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SAPO-34与Fe_3C双功能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及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 | 第46-55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4.2.1 Fe_3C@C的制备 | 第47页 |
4.2.2 Fe_3C@SAPO-34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48页 |
4.2.3 载体及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页 |
4.2.4 费-托合成反应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4.3.1 催化剂的XRD表征结果 | 第48-49页 |
4.3.2 催化剂的TEM表征结果 | 第49-50页 |
4.3.3 催化剂的SEM图及EDS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4.3.4 催化剂的NH_3-TPD表征结果 | 第51页 |
4.3.5 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Fe-Mn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制低碳烯烃的催化性能 | 第55-61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5.2.1 Fe_3C-MnO@C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56页 |
5.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6页 |
5.2.3 费-托合成反应 | 第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5.3.1 催化剂的XRD表征结果 | 第56-57页 |
5.3.2 催化剂的SEM表征结果 | 第57-58页 |
5.3.3 催化剂的XPS表征结果 | 第58-59页 |
5.3.4 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