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3 简要评论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农业保险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保险 | 第19页 |
2.1.2 农业保险 | 第19页 |
2.1.3 政策性保险 | 第19-20页 |
2.2 农业保险的特征 | 第20-22页 |
2.3 农业保险的分类 | 第22-23页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4.1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4页 |
2.4.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4页 |
2.4.3 农业特殊风险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5-36页 |
3.1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情况 | 第25-28页 |
3.1.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3.1.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2 吉林省自然灾害情况 | 第28-29页 |
3.3 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第29-31页 |
3.4 吉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规模 | 第31-33页 |
3.5 吉林省农业保险的运作模式 | 第33-34页 |
3.6 吉林省农业保险创新产品 | 第34-36页 |
第4章 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6-43页 |
4.1 缺乏农业保险立法 | 第36页 |
4.2 查勘定损难度大 | 第36-38页 |
4.2.1 地块分散 | 第36-37页 |
4.2.2 农作物自然灾害损失评定办法不统一 | 第37-38页 |
4.3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不足 | 第38-40页 |
4.3.1 省级财政保险补贴力度不足 | 第38-39页 |
4.3.2 县级财政补贴能力弱 | 第39-40页 |
4.4 大灾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 | 第40页 |
4.5 农业保险覆盖面有待扩大 | 第40-41页 |
4.6 经办机构创新意识不强 | 第41页 |
4.6.1 保险机构创新工作发展缓慢 | 第41页 |
4.6.2 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产品少 | 第41页 |
4.7 农户投保意愿不强 | 第41-43页 |
第5章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43-48页 |
5.1 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特点 | 第43-45页 |
5.1.1 美国农业保险的特点 | 第43-44页 |
5.1.2 西欧农业保险的特点 | 第44页 |
5.1.3 日本农业保险的特点 | 第44-45页 |
5.2 国内农业保险的发展特点 | 第45-46页 |
5.2.1 上海农业保险发展特点 | 第45页 |
5.2.2 黑龙江农业保险发展特点 | 第45-46页 |
5.2.3 浙江农业保险发展特点 | 第46页 |
5.3 经验与启示 | 第46-48页 |
第6章 促进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8-52页 |
6.1 完善省级农业保险部门规章 | 第48页 |
6.2 运用新技术提髙査勘定损水平 | 第48页 |
6.2.1 运用先进技术解决查勘定损难度大问题 | 第48页 |
6.2.2 统一全省农作物自然灾害损失评定办法 | 第48页 |
6.3 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 第48-49页 |
6.3.1 增加省级财政补贴力度 | 第49页 |
6.3.2 增加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保费补贴比例 | 第49页 |
6.4 设立大灾风险基金,增强抵御大灾风险能力 | 第49页 |
6.5 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 第49-50页 |
6.6 经办机构加大保险创新力度 | 第50页 |
6.6.1 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 第50页 |
6.6.2 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 | 第50页 |
6.7 增强保险机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 第50-52页 |
6.7.1 提高保险机构服务水平 | 第50-51页 |
6.7.2 提升农业保险机构服务,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 | 第51-5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页 |
7.2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