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项目依托 | 第14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4-18页 |
1.2.1 国内外对土壤功能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外土壤功能货币化与货币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6.1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21-22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7 小结 | 第24-25页 |
2 土壤功能表征与实现 | 第25-41页 |
2.1 土壤功能分类与表征 | 第25-31页 |
2.1.1 土壤功能的分类体系 | 第25-26页 |
2.1.2 土壤功能的表征与量化 | 第26-30页 |
2.1.3 土壤功能的概念和内涵 | 第30-31页 |
2.2 土壤功能与自然资本 | 第31-34页 |
2.2.1 土壤自然资本概念与内涵 | 第31-34页 |
2.2.2 土地估价与土壤功能货币化 | 第34页 |
2.3 土壤功能价值的来源与实现 | 第34-37页 |
2.3.1 土壤各组分提供功能 | 第35-36页 |
2.3.2 土壤功能退化 | 第36-37页 |
2.3.3 土壤功能的实现与缺失 | 第37页 |
2.4 土壤功能与人类福利 | 第37-40页 |
2.4.1 土壤功能替代对立关系 | 第37-38页 |
2.4.2 土壤功能互补关系 | 第38页 |
2.4.3 土壤功能导向侧重 | 第38-40页 |
2.5 小结 | 第40-41页 |
3 土壤功能货币化理论基础与计量方法 | 第41-57页 |
3.1 土壤功能价值构成 | 第41-43页 |
3.1.1 直接价值 | 第41页 |
3.1.2 间接价值 | 第41-42页 |
3.1.3 选择价值 | 第42页 |
3.1.4 存在价值 | 第42-43页 |
3.2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3.2.1 福利经济理论 | 第43页 |
3.2.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43-44页 |
3.2.3 成本—效益分析 | 第44页 |
3.3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原则与步骤 | 第44-48页 |
3.3.1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原则 | 第44-45页 |
3.3.2 土壤功能价值计量方法 | 第45-47页 |
3.3.3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的过程与步骤 | 第47-48页 |
3.4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方法 | 第48-56页 |
3.4.1 常规市场计量方法 | 第48-50页 |
3.4.2 替代市场计量方法 | 第50-53页 |
3.4.3 假想市场计量方法 | 第53-54页 |
3.4.4 经济价值计量方法评价 | 第54-55页 |
3.4.5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方法的选取 | 第55-56页 |
3.5 小结 | 第56-57页 |
4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模型构建 | 第57-80页 |
4.1 土壤功能货币化指标体系 | 第57-61页 |
4.1.1 土壤功能货币化指标选取原则 | 第57页 |
4.1.2 土壤货币化计量指标体系 | 第57-58页 |
4.1.3 货币化计量的指标构成 | 第58-61页 |
4.2 土壤功能及其货币化计量模型 | 第61-79页 |
4.2.1 土壤供给功能货币化计量模型 | 第61-65页 |
4.2.2 土壤调节功能货币化计量模型 | 第65-74页 |
4.2.3 土壤支持功能货币化计量模型 | 第74-78页 |
4.2.4 土壤文化功能货币化计量模型 | 第78-79页 |
4.3 小结 | 第79-80页 |
5 郑州市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实证分析 | 第80-123页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80-82页 |
5.1.1 研究区范围 | 第80页 |
5.1.2 气象水文 | 第80页 |
5.1.3 地形地貌 | 第80-81页 |
5.1.4 成土母质 | 第81页 |
5.1.5 社会经济及城市化发展 | 第81-82页 |
5.2 样点分布与数据来源 | 第82-84页 |
5.3 郑州市土壤功能货币化结果 | 第84-119页 |
5.3.1 土壤供给功能货币化计量 | 第84-88页 |
5.3.2 土壤调节功能货币化计量 | 第88-111页 |
5.3.3 土壤支持功能货币化计量 | 第111-119页 |
5.4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结果分析 | 第119-122页 |
5.4.1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结果分析 | 第119-121页 |
5.4.2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结果整体应用分析 | 第121-122页 |
5.5 小结 | 第122-123页 |
6 基于因子分析的土地利用优化 | 第123-149页 |
6.1 因子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 第123-127页 |
6.1.1 因子分析的主要思想 | 第124页 |
6.1.2 因子分析的模型框架 | 第124-126页 |
6.1.3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126-127页 |
6.2 郑州市土壤功能货币化实证分析 | 第127-134页 |
6.2.1 货币化指标的选取 | 第127-128页 |
6.2.2 样本数据矩阵的构成 | 第128-129页 |
6.2.3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样本综合得分 | 第129-134页 |
6.3 土壤功能货币化计量结果分析 | 第134-143页 |
6.3.1 单因子得分分析 | 第134-140页 |
6.3.2 综合得分分析 | 第140-143页 |
6.4 土壤功能货币化与土地利用 | 第143-147页 |
6.4.1 土壤功能货币化与土地利用规划 | 第143-144页 |
6.4.2 土壤功能货币化传播及应用 | 第144-146页 |
6.4.3 土地规划中的生态导向 | 第146-147页 |
6.5 小结 | 第147-149页 |
7 结论 | 第149-152页 |
7.1 结论 | 第149页 |
7.2 可能创新点 | 第149-150页 |
7.3 讨论与展望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