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概述 | 第10-14页 |
第一节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概念 | 第10-12页 |
一、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不同概念 | 第10页 |
二、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区别 | 第10-11页 |
三、本文界定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概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特征 | 第12-13页 |
一、低龄化 | 第12页 |
二、暴力化 | 第12页 |
三、多样性 | 第12-13页 |
四、团伙化 | 第13页 |
五、网络化 | 第13页 |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类型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分析 | 第14-20页 |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 第14-17页 |
一、典型案例 | 第14-16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 第17-18页 |
一、社会结构变迁激化社会矛盾 | 第17页 |
二、学校、家庭未能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 第17页 |
三、反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待完善 | 第17页 |
四、对未成年违法犯罪者的矫治措施有待落到实处 | 第17-18页 |
五、校园欺凌者的成长环境及心理因素 | 第18页 |
六、大量校园欺凌视频、照片的流传容易引发模仿行为 | 第18页 |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一、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 第18页 |
二、未成年人利益保护的需要 | 第18-19页 |
三、未成年人行为矫正的需要 | 第19页 |
四、预防校园暴力的需要 | 第19页 |
五、预防犯罪的需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校园欺凌立法的比较与启示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我国校园欺凌的立法现状 | 第20-22页 |
一、我国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 | 第20-21页 |
二、对我国校园欺凌立法现状的评述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国外校园欺凌的立法比较 | 第22-24页 |
一、国外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定 | 第22-24页 |
二、立法比较 | 第24页 |
第三节 国外校园欺凌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8页 |
一、明确欺凌者的年龄标准 | 第24-25页 |
二、单独制定刑事立法和司法追究体系 | 第25-26页 |
三、专门立法 | 第26页 |
四、追究赔偿责任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法律机制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立法完善 | 第28-31页 |
一、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加反校园欺凌的内容 | 第28-30页 |
二、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行政拘留年龄作出适当修改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司法完善 | 第31-33页 |
一、废除收容教养措施 | 第32页 |
二、改革工读教育措施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构建我国中小学防治校园欺凌的联动机制 | 第33-36页 |
一、政府制定防治校园欺凌的实施方案 | 第33页 |
二、政府主导防治校园欺凌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 第33-34页 |
三、学校建立并完善校园欺凌的处理机制 | 第34页 |
四、学校成立新型校园安全巡逻队 | 第34页 |
五、构建学校与家长互相交流的网络平台 | 第34页 |
六、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