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大规模消纳风电的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方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论文选题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风电并网影响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电网脆弱性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电力领域相关指数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理论基础第18-26页
    2.1 智能电网概述第18-20页
        2.1.1 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特征第18页
        2.1.2 智能电网建设现状第18-19页
        2.1.3 智能电网发展趋势第19-20页
    2.2 脆弱性理论介绍第20-23页
        2.2.1 脆弱性的基本概念第20页
        2.2.2 脆弱性研究的目的第20-21页
        2.2.3 脆弱性研究的内容第21-22页
        2.2.4 脆弱性研究的方法第22-23页
    2.3 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方程理论基础第23-25页
        2.3.1 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的定义第23页
        2.3.2 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方程的研究思路第23-24页
        2.3.3 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方程的构建方法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的构成要素分析第26-36页
    3.1 大规模风电并网现状分析第26-29页
        3.1.1 风能资源的基本概况第26-27页
        3.1.2 风电装机及消纳现状第27-28页
        3.1.3 风电并网的运行机制第28-29页
    3.2 大规模风电并网对智能电网脆弱性的影响分析第29-32页
        3.2.1 大规模风电并网与智能电网脆弱性的关系第29-30页
        3.2.2 大规模风电并网对智能电网脆弱性的影响第30-31页
        3.2.3 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智能电网脆弱源识别第31-32页
    3.3 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的构成要素选取第32-35页
        3.3.1 环境脆弱性第32-33页
        3.3.2 结构脆弱性第33页
        3.3.3 设备脆弱性第33-34页
        3.3.4 管理脆弱性第34页
        3.3.5 智能化水平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基于风险理论-模糊综合评价的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方程的构建第36-51页
    4.1 智能电网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6-37页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第36-37页
        4.1.2 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第37页
    4.2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变异系数法的权重确定方法第37-44页
        4.2.1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主观赋权法第37-42页
        4.2.2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客观赋权法第42-44页
        4.2.3 综合集成赋权方法第44页
    4.3 基于风险理论-模糊综合评价的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方程第44-50页
        4.3.1 脆弱性指数方程的理论说明第44-46页
        4.3.2 脆弱性指数方程的构建流程第46-49页
        4.3.3 脆弱性指数的分级评判标准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实例分析第51-59页
    5.1 华北地区某电网概况第51页
    5.2 脆弱性指数方程的应用第51-58页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1-55页
        5.2.2 脆弱性指数方程的计算第55-58页
        5.2.3 脆弱性指数方程计算结果分析第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骨质疏松内固定螺钉的研制及力学性能研制
下一篇:基于分级诊疗制度下糖尿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