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一、孔子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孔子形象传播的当代意义 | 第13-14页 |
三、互联网环境与传统文化传播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孔子和孔子形象 | 第16页 |
二、媒体实践 | 第16-17页 |
三、传播效果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一、孔子形象传播的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二、媒介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不足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大众日报》孔子形象传播的媒介实践 | 第26-64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孔子形象传播概况 | 第26-33页 |
一、官方传播 | 第26-28页 |
二、媒体传播 | 第28-30页 |
三、民间传播 | 第30-32页 |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大众日报》对孔子形象新闻报道的数据分析与比较 | 第33-48页 |
一、报道数量 | 第33-34页 |
二、报道分布 | 第34-38页 |
三、新闻体裁 | 第38-40页 |
四、信息来源 | 第40-42页 |
五、报道篇幅 | 第42-44页 |
六、报道类别及框架 | 第44-48页 |
第三节 《大众日报》典型文本分析 | 第48-64页 |
一、引用典故分析 | 第48-52页 |
二、引用经典语句分析 | 第52-58页 |
三、典型案例分析(乡村儒学) | 第58-64页 |
第三章 《大众日报》孔子形象传播实践的反思及未来实践路径 | 第64-75页 |
第一节 《大众日报》孔子形象传播实践的优点 | 第64-67页 |
一、在意识形态方面注重对孔子形象的传播 | 第64-65页 |
二、在新闻业务方面注重多人员投入 | 第65-67页 |
第二节 《大众日报》孔子形象传播实践的局限性 | 第67-71页 |
一、缺乏客观的报道理念 | 第67-68页 |
二、缺乏科学的传播理念 | 第68-70页 |
三、缺乏科学的传播渠道 | 第70-71页 |
第三节 《大众日报》孔子形象传播的未来实践路径 | 第71-75页 |
一、树立全媒体传播孔子形象的意识 | 第71-72页 |
二、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 第72-73页 |
三、建立孔子形象传播数据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