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制度与管理论文

尊村引黄灌区渠道水沙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水沙分布研究进展第12页
        1.2.2 水流挟沙能力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3 减少输沙渠道泥沙淤积措施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4 泥沙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案第21-29页
    2.1 研究区基本情况第21页
    2.2 水文及气象第21-22页
        2.2.1 灌区气候特征第21页
        2.2.2 灌区水文第21-22页
        2.2.3 灌区地形地貌第22页
        2.2.4 灌区水文地质条件第22页
    2.3 实验方案第22-29页
        2.3.1 主要实验仪器第22-25页
        2.3.2 实验基本思路第25-26页
        2.3.3 采样断面位置及时间第26-27页
        2.3.4 断面采样点布设第27-28页
        2.3.5 主要检测内容第28-29页
            2.3.5.1 悬移质含沙量测定第28页
            2.3.5.2 含沙量计算第28页
            2.3.5.3 悬沙、淤沙粒径检测第28-29页
第三章 灌区渠系水沙分布规律第29-39页
    3.1 水流流速第29-31页
    3.2 泥沙含量第31-34页
        3.2.1 悬沙含量平面分布第31-33页
        3.2.2 悬沙含量垂直分布第33-34页
        3.2.3 悬沙含量随时间变化第34页
    3.3 颗粒粒径第34-36页
        3.3.1 悬沙颗粒粒径第34-35页
        3.3.2 淤沙颗粒粒径第35-36页
    3.4 流速与悬沙含量第36-37页
    3.5 流速与悬沙粒径第37页
    3.6 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水流挟沙能力第39-45页
    4.1 水流挟沙能力公式第39-41页
    4.2 挟沙力的沿程变化第41-42页
    4.3 挟沙力与流量关系第42-43页
    4.4 挟沙力与含沙量关系第43-44页
    4.5 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泥沙输移数值模拟第45-59页
    5.1 HEC系列模型简介第45-46页
    5.2 HEC-RAS模型第46-48页
    5.3 水力分析模块第48-49页
    5.4 资料准备第49-51页
        5.4.1 模型基础资料第49页
        5.4.2 渠道几何数据输入第49-50页
        5.4.3 泥沙资料输入第50-51页
    5.5 模型率定第51-52页
    5.6 模拟结果分析第52-57页
        5.6.1 水位和流量模拟结果分析第52-54页
        5.6.2 输沙能力模拟结果分析第54-55页
        5.6.3 泥沙输移模拟结果分析第55-57页
    5.7 水沙调控参数第57页
    5.8 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页
    6.2 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坑环形内支撑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及现场施工监测
下一篇:山西省政府推动清洁能源发电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