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牛至叶提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糖尿病的概况第16-21页
        1.1.1 糖尿病的流行及危害第16页
        1.1.2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第16-18页
        1.1.3 糖尿病药物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 牛至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1 牛至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第21-22页
        1.2.2 牛至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第23-26页
        1.3.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第23页
        1.3.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6-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1 主要试剂第26页
        2.1.2 细胞第26页
        2.1.3 植物来源第26页
    2.2 仪器设备第26-27页
    2.3 溶液的配制第27-30页
        2.3.1 DMEM培养基第27页
        2.3.2 PBS溶液的配制第27-28页
        2.3.3 细胞冻存液第28页
        2.3.4 DEPC水的配制第28页
        2.3.5 TAE电泳缓冲液第28页
        2.3.6 过硫酸铵(APS)第28页
        2.3.7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第28-29页
        2.3.8 SDS-PAGE电泳缓冲液第29页
        2.3.9 电转缓冲液第29页
        2.3.10 TBS缓冲液第29页
        2.3.11 TBST缓冲溶液第29页
        2.3.12 封闭液第29-30页
    2.4 实验方法第30-40页
        2.4.1 HepG2和E47细胞的培养第30页
        2.4.2 牛至叶提取物的制备第30-31页
        2.4.3 牛至叶提取物对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第31页
        2.4.4 牛至叶提取物体外降糖活性研究第31-32页
        2.4.5 牛至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第32页
        2.4.6 牛至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分离与鉴定第32页
        2.4.7 牛至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第32-33页
        2.4.8 牛至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第33页
        2.4.9 牛至叶提取物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第33页
        2.4.10 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第33-35页
        2.4.11 总RNA的提取和qRT-PCR检测第35-37页
        2.4.12 总蛋白的提取及其检测第37-39页
        2.4.13 数理统计第39-40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40-52页
    3.1 不同采收期牛至叶提取物活性及其化学成分比较第40-46页
        3.1.1 不同采收期牛至叶提取物的细胞增殖/毒性作用第40-41页
        3.1.2 不同采收期牛至叶提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第41-42页
        3.1.3 不同采收期牛至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第42-43页
        3.1.4 不同采收期牛至叶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比较第43-46页
    3.2 牛至叶提取物降糖活性研究第46-48页
        3.2.1 牛至叶提取物对葡萄糖摄取的影响第46-47页
        3.2.2 牛至叶提取物对糖基化的影响第47页
        3.2.3 牛至叶提取物保护氧化应激损伤第47-48页
    3.3 牛至叶提取物降糖作用机制研究第48-52页
        3.3.1 牛至叶提取物对糖异生通路的影响第48-49页
        3.3.2 牛至叶提取物对脂代谢通路的影响第49页
        3.3.3 牛至叶提取物对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第49-52页
第4章 讨论第52-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附录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露梅提取物抗2型糖尿病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药合理用药思想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