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概论 | 第12-13页 |
1.2.1 金属硫化物简介 | 第12页 |
1.2.2 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一维硫化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相关机理 | 第13-18页 |
1.3.1 催化生长法 | 第14-16页 |
1.3.2 水热法与溶剂热法 | 第16-17页 |
1.3.3 胶体法 | 第17页 |
1.3.4 模板法 | 第17-18页 |
1.3.5 晶种生长法 | 第18页 |
1.4 一维三元硫化物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硫化锑纳米棒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6 纳米材料表面修饰 | 第19-20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组分可调三元(Bi_xSb_(1-x)_)2S_3纳米棒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合成方法 | 第24页 |
2.2.3 光电器件组装 | 第2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36页 |
2.3.1 纳米棒产物的物相和化学组分判定 | 第24-25页 |
2.3.2 产物的形貌表征和分析 | 第25-29页 |
2.3.3 光电性能分析 | 第29-32页 |
2.3.4 光探测增强机制 | 第32-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Bi~(3+)促进Sb_2S_3纳米棒劈裂生长及其复合CuSCN体系的光电性能研究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3.2.2 Sb_2S_3纳米棒合成方法 | 第39页 |
3.2.3 光电器件组装 | 第39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3.3.1 纳米棒产物的物相和化学组分判定 | 第39-40页 |
3.3.2 产物的形貌表征和分析 | 第40-43页 |
3.3.3 纳米棒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43页 |
3.3.4 光电性能分析 | 第43-47页 |
3.3.5 光电性能增强机制分析 | 第47-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模板法合成AgBiS_2纳米棒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51-64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2页 |
4.2.2 AgBiS_2纳米棒合成方法 | 第52-53页 |
4.2.3 光电器件组装 | 第53-5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4.3.1 纳米棒产物的物相和化学组分判定 | 第54-55页 |
4.3.2 产物的形貌表征和分析 | 第55-57页 |
4.3.3 反应条件分析 | 第57-61页 |
4.3.4 光电性能分析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