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消防站战斗力评估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外消防站战斗力评估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消防站战斗力评估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我国消防站战斗力建设的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1.3.1 概述 | 第16-18页 |
1.3.2 我国消防站战斗力建设的发展过程 | 第18页 |
1.3.3 我国城市消防站战斗力建设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4 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KPI体系构建 | 第22-29页 |
2.1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基本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2页 |
2.2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基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24页 |
2.3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KPI体系的构建 | 第24-27页 |
2.3.1 层次分析法(AHP)的应用 | 第24-25页 |
2.3.2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过程KPI的确定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模型构建 | 第29-52页 |
3.1 数据获取 | 第29-31页 |
3.1.1 调查问卷的基本设计 | 第29页 |
3.1.2 调查问卷的数据采集 | 第29-31页 |
3.2 数据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数据的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3.2.2 数据的效度分析 | 第32-33页 |
3.3 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33-38页 |
3.3.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述 | 第34-35页 |
3.3.2 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35-38页 |
3.4 测量模型、结构模型的确定 | 第38-49页 |
3.4.1 评估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判定准则 | 第39页 |
3.4.2 评估模型的初步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39-41页 |
3.4.3 评估模型修正后的初步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1-43页 |
3.4.4 测量模型的确定 | 第43-45页 |
3.4.5 评估模型的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5-47页 |
3.4.6 结构模型的确定 | 第47-49页 |
3.5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模型路径系数的确定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方法研究 | 第52-71页 |
4.1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的思路 | 第52-53页 |
4.2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指标的监测 | 第53-58页 |
4.2.1 训练技术水平指标的监测 | 第53-54页 |
4.2.2 灭火救援环境指标的监测 | 第54-55页 |
4.2.3 消防人员素质指标的监测 | 第55-56页 |
4.2.4 救援装备配置指标的监测 | 第56-57页 |
4.2.5 应急管理水平指标的监测 | 第57-58页 |
4.2.6 实战救援效果指标的监测 | 第58页 |
4.3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的诊断 | 第58-62页 |
4.4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的评估 | 第62-64页 |
4.5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的改进 | 第64-70页 |
4.5.1 战斗力各指标的影响分析 | 第64-66页 |
4.5.2 战斗力各指标的改进分析 | 第66-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方法应用研究 | 第71-81页 |
5.1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初始评估 | 第71-78页 |
5.1.1 消防站情况介绍 | 第71页 |
5.1.2 消防站战斗力管理状况 | 第71页 |
5.1.3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评估方法的应用 | 第71-78页 |
5.2 城市消防站战斗力改进后评估 | 第78-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1、结论 | 第81-82页 |
2、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