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

柔性纳米发电机的制备及其在自驱动紫外传感器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柔性纳米发电机第11-22页
        1.2.1 柔性压电纳米发电机的发展第11-16页
        1.2.2 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展第16-22页
    1.3 自驱动传感器第22-24页
        1.3.1 自驱动系统的简介第22页
        1.3.2 基于柔性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传感器第22-24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第24-27页
第二章 高可靠性的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第27-40页
    2.1 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的制作第27-30页
        2.1.1 纤维基氧化锌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第27-29页
        2.1.2 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的制作第29-30页
    2.2 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的性能测试第30-34页
        2.2.1 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第30-31页
        2.2.2 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输出性能测试第31-32页
        2.2.3 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的耐久性测试第32-34页
    2.3 高可靠性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的制作第34-38页
        2.3.1 纤维基ZnO纳米线阵列的力学性能增强第34-35页
        2.3.2 纤维基ZnO纳米线阵列加固后力学性能测试第35-38页
    2.4 高可靠性纤维基柔性纳米发电机耐久性测试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基于倾斜纳米线阵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第40-55页
    3.1 角度可控纳米线阵列的制备第40-48页
        3.1.1 角度可控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原理第40-43页
        3.1.2 角度可控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第43-47页
        3.1.3 不同基底表面制备倾斜纳米线阵列第47-48页
    3.2 基于倾斜纳米线阵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作第48-50页
        3.2.1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材料选择及制备第48-50页
        3.2.2 基于倾斜纳米线阵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备第50页
    3.3 基于倾斜纳米线阵列的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性能测试第50-54页
        3.3.1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测试第50-52页
        3.3.2 倾斜纳米线对摩擦纳米发电性能的提升基理第52-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倾斜微米柱阵列增强输出的织物摩擦发电机第55-67页
    4.1 倾斜微米柱阵列增强输出的织物摩擦发电机的制作第56-61页
        4.1.1 倾斜微米柱阵列的制备及表征第56-58页
        4.1.2 织物摩擦发电机的制作第58-61页
    4.2 倾斜微米柱阵列增强的织物摩擦发电机性能测试第61-66页
        4.2.1 织物摩擦发电机输出性能测试第61-63页
        4.2.2 织物摩擦发电机的应用第63-66页
    4.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独立摩擦层式可穿着摩擦纳米发电机第67-83页
    5.1 独立摩擦层式可穿着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作第67-71页
        5.1.1 织物表面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表征第67-70页
        5.1.2 独立摩擦层式可穿着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制作第70-71页
    5.2 垂直接触分离式驱动可穿着摩擦纳米发电机第71-75页
        5.2.1 接触分离式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电原理第71-72页
        5.2.2 接触分离式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测试第72-75页
    5.3 横向滑动驱动可穿着摩擦纳米发电机第75-81页
        5.3.1 横向滑动式驱动可穿着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电原理第75-77页
        5.3.2 横向滑动式驱动可穿着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测试第77-81页
    5.4 独立摩擦层式可穿着摩擦纳米发电机收集人体运动第81-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柔性自驱动紫外传感器第83-89页
    6.1 柔性自驱动紫外传感器第83-86页
        6.1.1 柔性自驱动紫外传感器的制备第83-84页
        6.1.2 柔性自驱动紫外传感器的测试第84-86页
    6.2 紫外敏感型柔性纳米发电机第86-88页
    6.3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7.1 结论第89-90页
    7.2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3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g-LaFeO3的甲醛、苯气敏传感材料的改性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优化算法开发及其在核动力装置优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