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OCDMA系统简介和关键技术 | 第14-25页 |
| 2.1 OCDMA系统的结构 | 第14-15页 |
| 2.2 OCDMA系统的种类 | 第15-17页 |
| 2.3 光编解码器的结构 | 第17-20页 |
| 2.4 OCDMA的地址码 | 第20-23页 |
| 2.5 本章总结 | 第23-25页 |
| 第3章 具有较长零相关区的二维单极性准同步地址码的构造 | 第25-43页 |
| 3.1 基于单极性零相关区序列和零碰撞区序列的二维地址码的相关特性 | 第25-33页 |
| 3.2 二维单极性准同步地址码的构造 | 第33-40页 |
| 3.3 采用二维单极性准同步地址码的OCDMA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40-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二维双极性准同步OCDMA地址码的构造 | 第43-66页 |
| 4.1 基于正交双极性序列集与二维单极性准同步地址码的二维双极性准同步地址码的相关特性 | 第43-48页 |
| 4.2 具有较大零相关区的二维双极性准同步地址码的构造 | 第48-57页 |
| 4.3 具有较大码字容量的二维双极性准同步地址码的构造与码字分析 | 第57-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