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的含义 | 第11-13页 |
| (一)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中的“第三人” | 第11-12页 |
| (二)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中的“分期付款” | 第12-13页 |
| 二、我国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立法对消费者保护的不足 | 第13-18页 |
| (一)对信用卡交易中的抗辩权完全切断 | 第13-15页 |
| (二)对按揭购房关系中买卖合同与担保贷款合同间特殊关系的有限承认 | 第15-18页 |
| (三)小结 | 第18页 |
| 三、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法律关系的性质辨析 | 第18-25页 |
| (一)相互独立说 | 第18-19页 |
| (二)主从合同说 | 第19-20页 |
| (三)合同联立说 | 第20-23页 |
| (四)关联合同说 | 第23-24页 |
| (五)小结 | 第24-25页 |
| 四、关联合同的构成及其对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 第25-34页 |
| (一)关联合同的构成要件 | 第25-31页 |
| (二)关联合同突破合同相对性的正当性 | 第31-34页 |
| 五、关联合同下的抗辩延伸 | 第34-47页 |
| (一)抗辩延伸的含义 | 第34-36页 |
| (二)抗辩延伸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36-39页 |
| (三)抗辩延伸的适用条件 | 第39-44页 |
| (四)抗辩延伸之法律效力 | 第44-47页 |
| 六、我国建立抗辩延伸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47-51页 |
| (一)明确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中买卖合同与贷款合同间的关联性 | 第48页 |
| (二)在第三人融资型分期付款交易中引入抗辩延伸制度 | 第48-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