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论文--油气井提高采收率设备论文

压裂高压管汇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管道振动的数理模型第11-12页
        1.2.2 压力脉动诱发管道振动第12页
        1.2.3 支承连接设备传递的振动第12页
        1.2.4 管道振动控制技术第12-13页
        1.2.5 压裂作业管道振动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第14-16页
        1.3.1 论文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论文组织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高压管汇振动数学模型第16-23页
    2.1 高压管道模型第16页
    2.2 流体单元动力学分析第16-17页
    2.3 管道单元动力学分析第17-19页
    2.4 管道运动微分方程第19-20页
    2.5 管道振动的数值解法第20-22页
        2.5.1 流固耦合结合面需满足的条件第20-21页
        2.5.2 流固耦合求解的有限元方程第21页
        2.5.3 管道振动耦合求解的收敛标准第21-22页
    2.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陆地压裂高压管汇振动响应仿真模拟第23-50页
    3.1 高压管汇结构组成第23-24页
    3.2 高压流体相关参数的确立第24-28页
        3.2.1 压裂液物理参数第24页
        3.2.2 高压作业泵排出压力与流速计算第24-27页
        3.2.3 高压管汇作业参数监测第27-28页
        3.2.4 计算与测试参数对比第28页
    3.3 模态分析第28-36页
        3.3.1 模态分析步骤第29-31页
        3.3.2 自由模态仿真结果第31-33页
        3.3.3 约束模态仿真结果第33-36页
    3.4 瞬态响应分析第36-48页
        3.4.1 确定求解控制参数第37-39页
        3.4.2 定义边界条件第39-43页
        3.4.3 仿真结果分析第43-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陆地压裂高压管汇振动响应试验测试第50-80页
    4.1 试验测试条件第50-51页
    4.2 数据处理方法第51-53页
        4.2.1 消除多项式趋势项第51-52页
        4.2.2 平滑处理第52-53页
        4.2.3 频域滤波第53页
        4.2.4 二次积分第53页
    4.3 振动响应结果的时域分析第53-72页
        4.3.1 钢丝绳减振器约束下的振动响应测试第53-61页
        4.3.2 固定约束下的振动响应测试第61-72页
        4.3.3 两种约束下的响应结果对比分析第72页
    4.4 固定约束下振动响应结果的频域分析第72-79页
        4.4.1 主要测点频域响应分析第73-78页
        4.4.2 管汇整体频域响应分析第78页
        4.4.3 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第78-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海上压裂高压管汇的振动控制第80-121页
    5.1 模型建立第80-81页
    5.2 模态分析第81-84页
        5.2.1 约束位置的确立第81-82页
        5.2.2 仿真结果第82-84页
    5.3 固定约束下的振动响应分析第84-98页
        5.3.1 施加载荷第84-85页
        5.3.2 响应结果第85-98页
    5.4 添加隔振器的振动响应分析第98-112页
        5.4.1 隔振原理第98-99页
        5.4.2 隔振器参数的确定第99-100页
        5.4.3 响应结果第100-112页
    5.5 压裂高压管汇减振系统辅助设计软件第112-119页
        5.5.1 软件概述第112-113页
        5.5.2 功能介绍第113-119页
    5.6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全文总结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东湾坳陷西部断裂发育演化及其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
下一篇:超声波预处理对煤—油临氢共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