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 随钻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 随钻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1.3.1 随钻井眼轨迹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2 随钻测井信息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3.3 三维井筒信息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1.3.4 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1.3.5 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 Web服务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 | 第32-53页 |
2.1 随钻技术及相关理论 | 第32-37页 |
2.1.1 随钻技术简介 | 第32-33页 |
2.1.2 随钻测井技术 | 第33-35页 |
2.1.3 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 | 第35-37页 |
2.2 可视化技术及相关理论 | 第37-46页 |
2.2.1 科学计算可视化 | 第37-39页 |
2.2.2 地震地质数据的表示方法 | 第39-41页 |
2.2.3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第41-42页 |
2.2.4 地质界面模拟方法 | 第42-44页 |
2.2.5 空间插值方法 | 第44-46页 |
2.3 储层建模技术及相关理论 | 第46-49页 |
2.3.1 储层地质建模概念 | 第46-47页 |
2.3.2 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 第47-48页 |
2.3.3 储层建模程序与步骤 | 第48-49页 |
2.4 Web服务相关理论 | 第49-52页 |
2.4.1 Web服务架构 | 第49-51页 |
2.4.2 主要问题及其核心支撑技术 | 第51-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基于Web服务的随钻信息可视化系统架构 | 第53-64页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53页 |
3.2 系统架构 | 第53-57页 |
3.2.1 数据层 | 第54-55页 |
3.2.2 数据引擎服务层 | 第55页 |
3.2.3 可视化组件服务层 | 第55-56页 |
3.2.4 调度管理层 | 第56页 |
3.2.5 Web应用层 | 第56-57页 |
3.3 系统可视化功能模块 | 第57-59页 |
3.3.1 随钻信息二维可视化模块 | 第57页 |
3.3.2 随钻信息三维可视化模块 | 第57-59页 |
3.4 数据解析及准备 | 第59-63页 |
3.4.1 随钻数据解码与传输 | 第59-61页 |
3.4.2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服务中心 | 第61-62页 |
3.4.3 数据准备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随钻井数据可视化研究 | 第64-83页 |
4.1 三维井眼轨迹可视化 | 第64-73页 |
4.1.1 井眼轨迹的基本参数 | 第64-66页 |
4.1.2 井眼轨迹的空间表示方法 | 第66-67页 |
4.1.3 井眼轨迹可视化参数 | 第67-68页 |
4.1.4 井眼轨迹测斜计算方法 | 第68-72页 |
4.1.5 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 | 第72-73页 |
4.2 三维井筒可视化 | 第73-82页 |
4.2.1 基于柱体拼接法的井筒模型构建 | 第73-75页 |
4.2.2 基于切片法的井筒模型构建 | 第75-79页 |
4.2.3 基于贝塞尔曲线的井筒模型优化 | 第79-81页 |
4.2.4 井筒模型三维可视化 | 第81-8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随钻测井信息可视化研究 | 第83-101页 |
5.1 三维测井曲线可视化 | 第83-93页 |
5.1.1 测井数据与测井曲线 | 第83-85页 |
5.1.2 基于LAS格式的测井数据分析 | 第85-86页 |
5.1.3 测井曲线数据处理 | 第86-87页 |
5.1.4 曲线滤波方法 | 第87-90页 |
5.1.5 曲线填充方法 | 第90页 |
5.1.6 测井曲线三维可视化 | 第90-93页 |
5.2 三维井筒信息可视化 | 第93-100页 |
5.2.1 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数据分析 | 第94页 |
5.2.2 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数据处理 | 第94-95页 |
5.2.3 测井数据成像 | 第95-97页 |
5.2.4 测井成像优化 | 第97-98页 |
5.2.5 基于井筒模型的测井信息三维可视化 | 第98-10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随钻地质信息可视化研究 | 第101-122页 |
6.1 地震数据可视化 | 第101-111页 |
6.1.1 地震数据来源 | 第101-102页 |
6.1.2 基于SEGY格式的地震数据分析 | 第102-103页 |
6.1.3 地震数据处理 | 第103-107页 |
6.1.4 地震数据三维可视化 | 第107-111页 |
6.2 地质数据可视化 | 第111-121页 |
6.2.1 地质数据来源 | 第111-113页 |
6.2.2 基于GRDECL格式的地质数据分析 | 第113-114页 |
6.2.3 地质数据处理 | 第114页 |
6.2.4 地质数据三维可视化 | 第114-12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Web服务及评价相关技术研究 | 第122-138页 |
7.1 随钻Web服务应用 | 第122-123页 |
7.2 Web QoS数据处理 | 第123-130页 |
7.2.1 HDB-QoS-DPM基本思想 | 第124-126页 |
7.2.2 HDB-QoS-DPM数据获取 | 第126页 |
7.2.3 HDB-QoS-DPM局部更新 | 第126-129页 |
7.2.4 HDB-QoS-DPM全局更新 | 第129-130页 |
7.3 多维度Web服务安全评价 | 第130-134页 |
7.3.1 Web服务安全性需求 | 第130-131页 |
7.3.2 Web服务安全性技术 | 第131-132页 |
7.3.3 Web服务安全属性指标数据收集 | 第132-133页 |
7.3.4 Web服务安全属性指标数据处理 | 第133-134页 |
7.3.5 Web服务安全性评估及服务选择 | 第134页 |
7.4 基于QoS的综合评估 | 第134-137页 |
7.4.1 基于用户偏好和QoS序关系的QoS综合评估 | 第135页 |
7.4.2 基于权重和QoS属性值的QoS综合评估 | 第135-136页 |
7.4.3 基于排名机制和权重的QoS综合评估 | 第136页 |
7.4.4 基于标准值机制和权重的QoS综合评估 | 第136-13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8-142页 |
8.1 总结 | 第138-140页 |
8.2 展望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个人简历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