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引言 | 第15-17页 |
1.2 新型透明电极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20页 |
1.3 透明导电薄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第20-22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表征技术与软件介绍 | 第24-36页 |
2.1 表征技术 | 第24-34页 |
2.1.1 金相显微镜(OM) | 第24-25页 |
2.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27页 |
2.1.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7-28页 |
2.1.4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8-29页 |
2.1.5 四探针测试仪(Four-Point Probes) | 第29-30页 |
2.1.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 第30-31页 |
2.1.7 电致发光性能测试(EL) | 第31页 |
2.1.8 光致发光性能测试(PL) | 第31-32页 |
2.1.9 阴极荧光光谱测试(CL) | 第32-34页 |
2.2 软件介绍 | 第34-36页 |
2.2.1 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简介 | 第34-35页 |
2.2.2 3D打印切片软件Cura简介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核壳结构Cu纳米丝合成及其透明电极研究 | 第36-62页 |
3.1 引言 | 第36-38页 |
3.2 Cu纳米丝的制备 | 第38-41页 |
3.3 Cu@Ag纳米丝透明电极的制备 | 第41-48页 |
3.3.1 Cu@Ag纳米丝的合成方法 | 第41-42页 |
3.3.2 Cu@Ag纳米丝的元素表征 | 第42-44页 |
3.3.3 Cu@Ag纳米丝稳定性及光电性能的测试 | 第44-48页 |
3.4 Cu@ZnO纳米丝透明电极的制备 | 第48-56页 |
3.4.1 Cu@ZnO纳米丝的研究背景 | 第48-50页 |
3.4.2 Cu@ZnO纳米丝的合成方法 | 第50-53页 |
3.4.3 Cu@ZnO纳米丝的元素表征 | 第53-56页 |
3.5 Cu@Graphene纳米丝透明电极的制备 | 第56-61页 |
3.5.1 Cu@G纳米丝的研究背景 | 第56-57页 |
3.5.2 Cu@G纳米丝耐高温透明柔性导电薄膜的制备 | 第57-60页 |
3.5.3 Cu@G纳米丝元素表征及光电性能的测试 | 第60-61页 |
3.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超声3D打印机开发与大面积透明导电薄膜喷涂技术 | 第62-84页 |
4.1 引言 | 第62-64页 |
4.2 3D打印技术进展与特点 | 第64-69页 |
4.2.1 3D打印机技术发展 | 第64-67页 |
4.2.2 3D打印机工作原理 | 第67-69页 |
4.3 超声喷头3D打印机技术开发 | 第69-78页 |
4.3.1 传统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技术与局限 | 第69-73页 |
4.3.2 超声喷头3D打印机设计 | 第73-77页 |
4.3.3 3D打印快速分散性喷涂技术 | 第77-78页 |
4.4 图形化大面积Cu纳米丝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78-83页 |
4.4.1 大面积大批量Cu纳米丝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 | 第78-80页 |
4.4.2 图形化导电薄膜制备技术 | 第80-82页 |
4.4.3 喷涂Cu纳米丝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表征 | 第82-83页 |
4.5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Cu纳米丝透明电极的多类应用研发 | 第84-105页 |
5.1 前言 | 第84-87页 |
5.2 Cu纳米丝的热色显示仪应用 | 第87-92页 |
5.2.1 电热薄膜的发展与趋势 | 第87-88页 |
5.2.2 Cu纳米丝热色显示板的研究与制备 | 第88-90页 |
5.2.3 Cu纳米丝热色显示仪的应用 | 第90-92页 |
5.3 Cu纳米丝的柔性触摸屏制备与应用 | 第92-97页 |
5.3.1 触摸屏的发展和未来方向 | 第92-94页 |
5.3.2 Cu纳米丝透明触摸屏的制备技术 | 第94-97页 |
5.4 Cu@G纳米丝的全透明LED应用 | 第97-104页 |
5.4.1 LED透明电极的研究与难题 | 第97-98页 |
5.4.2 Cu@G纳米丝的LED欧姆电极制备技术 | 第98-101页 |
5.4.3 Cu@G纳米丝的针尖电注入模式分析 | 第101-102页 |
5.4.4 Cu@G纳米丝全透明LED的光电测试 | 第102-104页 |
5.5 小节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3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