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相对不起诉制度研究

内容提要第1-4页
SUMMARY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相对不起诉制度概述第10-21页
 一、相对不起诉的含义与适用条件第10-12页
  (一) 相对不起诉的含义第10页
  (二) 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第10-12页
 二、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历史渊源第12-14页
  (一) 我国古代有关不起诉制度的法律思想第12-13页
  (二) 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现代起源第13-14页
 三、相对不起诉的理论基础第14-21页
  (一)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第14-18页
  (二) 起诉便宜主义第18-19页
  (三) 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第19-21页
第二章 外国有关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第21-27页
 一、日本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第21-22页
 二、德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第22-23页
 三、英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第23-24页
 四、美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第24-25页
 五、比较后的启示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7-36页
 一、相对不起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有限第27-29页
  (一) 我国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裁量权范围狭小第27页
  (二) 我国检察机关所享有的相对不起诉裁量权种类单一第27页
  (三) 相对不起诉裁量权在实际运作中具有相对不确定性第27-28页
  (四) 相对不起诉裁量权只限于对人的选择起诉第28页
  (五) 相对不起诉裁量权受到严格的控制第28-29页
 二、相对不起诉适用条件的理解存在偏差第29页
 三、相对不起诉制度适用范围过于狭窄第29-31页
 四、相对不起诉制度在检察机关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第31-33页
  (一) 执法考评不科学第31页
  (二) 工作机制不协调第31-32页
  (三) 被不起诉人的权利保障机制缺位第32-33页
 五、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立法监督体系尚不完善第33-36页
  (一) 事先审查决定程序不够公开透明第33-34页
  (二) 事后监督控制程序处于"不到位"或"越位"两个极端第34-36页
第四章 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完善第36-46页
 一、完善《刑事诉讼法》有关相对不起诉的规定第36-41页
  (一) 明确"犯罪情节轻微"的认定标准第36-37页
  (二) 扩大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范围第37-39页
  (三) 增加附条件不起诉的内容第39-41页
 二、转变执法理念扩大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裁量权第41-43页
  (一) 转变和调整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第41页
  (二) 扩大相对不起诉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第41-43页
 三、完善相对不起诉案件的监督制约机制第43-44页
  (一) 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第43页
  (二) 加强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第43-44页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社会配套措施第44-46页
  (一) 完善社会帮扶制度第45页
  (二) 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后记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侦案件侦查监督体制的完善
下一篇:未决羁押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