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聚离子液体 | 第12-17页 |
1.1.1 聚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 第12-16页 |
1.1.2 聚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 聚离子液体纳米聚集体 | 第17-20页 |
1.2.1 聚离子液体纳米聚集体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聚离子液体纳米聚集体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聚合诱导自组装 | 第20-26页 |
1.3.1 RAFT分散聚合诱导自组装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2 离子液体的聚合诱导自组装 | 第24-26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离子液体单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27-38页 |
2.1 前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5页 |
2.2.1 原料及仪器 | 第27-29页 |
2.2.2 乙烯基咪唑类(V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3 丙烯酸酯类(A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30-32页 |
2.2.4 甲基丙烯酸酯类(MA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32-34页 |
2.2.5 聚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34页 |
2.2.6 离子液体单体及聚离子液体的溶解性测试 | 第34-35页 |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5-37页 |
2.3.1 VIM-Br类单体及其聚离子液体的溶解性能 | 第36页 |
2.3.2 AIM-Br类单体及其聚离子液体的溶解性能 | 第36页 |
2.3.3 MAIM-Br类单体及其聚离子液体的溶解性能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3-正十二烷基1乙烯基咪唑鎓溴(C_(12)VIm-Br)的聚合诱导自组装 | 第38-51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3页 |
3.2.1 原料及仪器 | 第39-40页 |
3.2.2 大分子链转移剂PEG45-Xanthate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2页 |
3.2.3 C_(12)VIm-Br水相RAFT聚合诱导自组装制备纳米聚集体 | 第42页 |
3.2.4 测试表征方法 | 第42-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3.3.1 C_(12)VIm-Br/PEG45-Xanthate摩尔比对聚集体形貌的影响 | 第43-46页 |
3.3.2 C_(12)VIm-Br单体浓度对聚集体形貌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3 Na Br浓度对聚集体形貌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 聚集体形貌转变机理探讨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3-苄基1乙烯基咪唑鎓溴(BVIB)的聚合诱导自组装 | 第51-61页 |
4.1 前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5页 |
4.2.1 原料及仪器 | 第51-53页 |
4.2.2 热引发剂引发BVIB RAFT聚合 | 第53页 |
4.2.3 光引发BVIB RAFT聚合 | 第53-54页 |
4.2.4 测试表征方法 | 第54-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4.3.1 热引发体系下PEG-b-PBVIB自组装 | 第55-56页 |
4.3.2 光引发体系下PEG-b-PBVIB自组装 | 第56-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配位作用驱动的聚合诱导自组装 | 第61-70页 |
5.1 前言 | 第61-6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62-63页 |
5.2.2 大分子链转移剂PEG-Trithiocarbonate的合成 | 第63-64页 |
5.2.3 配位的乙烯基咪唑RAFT聚合制备纳米聚集体 | 第64-65页 |
5.2.4 测试表征方法 | 第6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5.3.1 VIM / PEG45-Trithiocarbonate摩尔比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2 Zn2+ / VIM摩尔比的影响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1页 |
6.3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附录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