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阿克苏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及某些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2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3页
    1.1 奶牛乳房炎第8-10页
        1.1.1 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第8-9页
        1.1.2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第9-10页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第10-11页
        1.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宿主的致病机理第10-11页
        1.2.2 金黄色葡萄球菌奶牛乳房炎治疗第11页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第11-12页
        1.3.1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概念第11-12页
        1.3.2 金黄色葡萄球菌被膜的检测方法第12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第二章 阿克苏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第13-2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3-15页
        2.1.1 材料第13页
        2.1.2 采样方法第13-14页
        2.1.3 检测方法第14-15页
    2.2 结果第15-22页
        2.2.1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流行情况第15-17页
        2.2.2 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第17-18页
        2.2.3 各县泌乳牛群隐性乳房炎乳区感染情况调查结果第18-20页
        2.2.4 阿克苏地区泌乳牛群隐性乳房炎严重程度调查结果第20页
        2.2.5 泌乳牛群的胎次与显、隐性乳房炎情况调查结果第20-21页
        2.2.6 挤奶方式和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之间关系调查结果第21页
        2.2.7 积极地防治措施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治愈率和日平均单产结果调查第21-22页
    2.3 讨论第22-23页
    2.4 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阿克苏地区奶牛群乳房炎致病微生物区系特性第25-3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3.1.1 试验材料第25页
        3.1.2 主要试剂第25-26页
        3.1.3 主要仪器第26页
        3.1.4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26页
        3.1.5 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26-27页
    3.2 结果第27-28页
        3.2.1 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病例的致病微生物分离结果第27-28页
        3.2.2 各县、团显隐性乳房炎致病微生物分离结果第28页
    3.3 讨论第28-29页
    3.4 小结第29-31页
第四章 动物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N_2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31-3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4.1.1 菌种第31页
        4.1.2 主要试剂第31-32页
        4.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2页
        4.1.4 三种动物的血清采集及保存第32页
        4.1.5 试剂配制第32页
        4.1.6 菌株复苏第32页
        4.1.7 动物血清浓度梯度管稀释方法第32-33页
        4.1.8 XTT生物被膜检测法第33页
        4.1.9 统计分析第33页
    4.2 结果第33-35页
        4.2.1 不同浓度鸡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 N2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33-34页
        4.2.2 不同浓度羊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34页
        4.2.3 不同浓度驴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34-35页
        4.2.4 三种动物不同浓度血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35页
    4.3 讨论第35-36页
    4.4 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大蒜素对奶牛乳房炎金葡菌N_2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37-4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5.1.1 仪器及设备菌株第37页
        5.1.2 主要试剂第37-38页
        5.1.3 主要仪器第38页
        5.1.4 试剂配制第38页
        5.1.5 接种及其纯化第38页
        5.1.6 菌悬液制备第38页
    5.2 方法第38-40页
        5.2.1 阴、阳性以及空白对照组的设置第38-39页
        5.2.2 大蒜素的稀释第39页
        5.2.3 大蒜素对分离株N_2的处理第39页
        5.2.4 XTT的配制第39页
        5.2.5 XTT法测定菌液的OD值第39-40页
        5.2.6 统计分析第40页
    5.3 结果第40-45页
        5.3.1 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40-44页
        5.3.2 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44-45页
        5.3.3 相同浓度大蒜素在不同时段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45页
    5.4 讨论第45-47页
    5.5 小结第47-48页
第六章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发展对策研究--以新疆棉花市场为例
下一篇:羊蜱蝇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其携带部分病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