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2页 |
1.2.1 灰枣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树形种类及其树体结构 | 第12-13页 |
1.2.3 不同树形对冠层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4 不同树形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页 |
1.2.5 不同树形对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14-16页 |
1.2.6 冠层特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 | 第16-22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24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4-28页 |
2.3.1 灰枣不同树形的冠层枝类与枝量分布 | 第25页 |
2.3.2 灰枣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研究 | 第25页 |
2.3.3 灰枣不同树形的光合特性研究 | 第25-26页 |
2.3.4 灰枣不同树形不同树冠空间内的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2.3.5 灰枣不同树形树冠空间内产量分布的测定 | 第26页 |
2.3.6 灰枣不同树形树冠空间内果实品质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7 试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3.1 灰枣不同树形的枝量分布 | 第28页 |
3.2 灰枣不同树形对冠层特性的影响 | 第28-31页 |
3.2.1 不同树形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 第28-29页 |
3.2.2 不同树形叶倾角的季节变化 | 第29-30页 |
3.2.3 不同树形无截取散射的季节变化 | 第30-31页 |
3.2.4 不同树形冠层透射率的季节变化 | 第31页 |
3.3 灰枣不同树形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1-41页 |
3.3.1 不同树形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 | 第31-34页 |
3.3.2 不同树形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 第34-35页 |
3.3.3 不同树形不同空间方位的光合特性 | 第35-39页 |
3.3.4 不同树形不同空间方位的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 | 第39-41页 |
3.4 不同树形不同树冠空间内的产量分布 | 第41-42页 |
3.5 不同树形不同树冠空间内的果实品质比 | 第42-44页 |
3.5.1 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的果实品质比较 | 第42-43页 |
3.5.2 不同树形不同方向部位的果实品质比较 | 第43-44页 |
3.6 不同树形冠层特性、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 第44-47页 |
3.6.1 不同树形冠层特性与光合特性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3.6.2 光合特性指标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 | 第45页 |
3.6.3 不同树冠空间内生物因子数量性状的主成份分析 | 第45-4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7-52页 |
4.1 灰枣不同树形的枝量与枝类 | 第47页 |
4.2 灰枣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 | 第47-48页 |
4.3 灰枣不同树形的光合特性 | 第48-49页 |
4.4 灰枣不同树形不同树冠空间内的果实产量与品质 | 第49-50页 |
4.5 栽植密度对灰枣不同树形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50-51页 |
4.6 灰枣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光合特性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 第51-5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5.1 结论 | 第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