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第12-13页 |
1.2.2 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 第13-15页 |
1.2.3 人类活动与生态安全 | 第15页 |
1.2.4 水电开发与生态安全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32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18页 |
2.1.3 土壤 | 第18页 |
2.1.4 水文 | 第18-19页 |
2.1.5 气候 | 第19页 |
2.1.6 人文 | 第19-20页 |
2.1.7 流域水电开发概况 | 第20-2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2.1 纳益河流域资源现状调查 | 第22页 |
2.2.2 纳益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 | 第22-23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3-31页 |
2.3.1 调查方法 | 第23-25页 |
2.3.2 评价指标及方法 | 第25-30页 |
2.3.3 数据统计与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3 纳益河流域资源现状分析 | 第32-54页 |
3.1 植物资源现状 | 第32-38页 |
3.1.1 种类组成 | 第32-33页 |
3.1.2 植物的分布 | 第33-35页 |
3.1.3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 第35-37页 |
3.1.4 特有植物 | 第37-38页 |
3.1.5 外来入侵植物 | 第38页 |
3.2 植被资源现状 | 第38-47页 |
3.2.1 植被分类 | 第38-45页 |
3.2.2 植被类型和生物量的分布 | 第45-46页 |
3.2.3 植被的特点 | 第46-47页 |
3.3 动物资源现状 | 第47-51页 |
3.3.1 陆生脊椎动物资源 | 第47-50页 |
3.3.2 鱼类资源 | 第50-51页 |
3.4 土地利用现状 | 第51-52页 |
3.5 小结 | 第52-54页 |
4 纳益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 | 第54-78页 |
4.1 景观生态系统评价 | 第54-60页 |
4.1.1 对特有生态系统类型的影响 | 第55-56页 |
4.1.2 对流域现有景观类型面积的影响 | 第56-57页 |
4.1.3 对流域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的影响 | 第57页 |
4.1.4 对自然景观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4.1.5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程度 | 第58页 |
4.1.6 对原有景观的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影响程度 | 第58-59页 |
4.1.7 对土壤侵蚀的程度及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的影响 | 第59页 |
4.1.8 对森林植被覆盖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 生物资源评价 | 第60-69页 |
4.2.1 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2 对物种种群的影响 | 第62-66页 |
4.2.3 对主要保护物种的影响 | 第66-69页 |
4.3 社会经济评价 | 第69-71页 |
4.4 生态安全评价 | 第71-75页 |
4.4.1 水电开发活动对植物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2 水电开发活动对动物的影响 | 第72页 |
4.4.3 水电开发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 第72-73页 |
4.4.4 水电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5 水电开发活动对外来物种入侵及遗传资源流失的影响 | 第74-75页 |
4.5 小结 | 第75-7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8-81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建议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