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故障树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故障树分析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离心式压缩机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故障树分析法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离心式压缩机故障树构建 | 第16-42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6-20页 |
2.1.1 故障树相关符号及概念 | 第16-18页 |
2.1.2 故障树构建及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2.2 模糊故障树分析 | 第20-22页 |
2.2.1 故障分析中的模糊性 | 第20页 |
2.2.2 模糊故障诊断流程 | 第20-21页 |
2.2.3 模态故障树分析理论 | 第21-22页 |
2.3 离心式压缩机故障树构建 | 第22-42页 |
2.3.1 总体故障树构建 | 第22-23页 |
2.3.2 通流元件系统故障树构建 | 第23-28页 |
2.3.3 轴承系统故障树构建 | 第28-32页 |
2.3.4 密封系统故障树构建 | 第32-38页 |
2.3.5 辅机系统故障树构建 | 第38-41页 |
2.3.6 结论 | 第41-42页 |
第3章 故障树定性分析 | 第42-50页 |
3.1 最小割集 | 第42页 |
3.2 定性分析的方法 | 第42页 |
3.3 离心式压缩机模糊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第42-48页 |
3.3.1 总体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第42-43页 |
3.3.2 通流元件系统故障树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3.3.3 轴承系统故障树定性分析 | 第44-45页 |
3.3.4 密封系统故障树定性分析 | 第45-48页 |
3.3.5 辅机系统故障树定性分析 | 第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故障树定量分析 | 第50-64页 |
4.1 模糊故障树定量分析理论 | 第50页 |
4.2 通流元件系统定量分析 | 第50-56页 |
4.2.1 通流元件系统底事件模糊概率值确定 | 第50-51页 |
4.2.2 模糊数类型取三角型时的顶事件概率计算 | 第51-52页 |
4.2.3 模糊数类型取正态型时的顶事件概率计算 | 第52-53页 |
4.2.4 对比分析两种模糊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5 本体系统模糊重要度分析 | 第54-55页 |
4.2.6 提高通流元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第55-56页 |
4.3 轴承系统定量分析 | 第56-58页 |
4.3.1 轴承系统底事件模糊概率值确定 | 第56页 |
4.3.2 模糊数类型取正态型时的顶事件概率计算 | 第56-57页 |
4.3.3 模糊重要度分析 | 第57页 |
4.3.4 提高轴承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第57-58页 |
4.4 密封系统定量分析 | 第58-61页 |
4.4.1 密封系统底事件模糊概率值确定 | 第58-59页 |
4.4.2 模糊数类型为正态型时的顶事件概率计算 | 第59页 |
4.4.3 模糊重要度分析 | 第59-60页 |
4.4.4 提高密封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第60-61页 |
4.5 辅机系统定量分析 | 第61-62页 |
4.5.1 辅机系统底事件模糊概率值确定 | 第61页 |
4.5.2 模糊数类型为正态型时的顶事件概率计算 | 第61页 |
4.5.3 模糊重要度分析 | 第61-62页 |
4.5.4 提高辅机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第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