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40页 |
·VOCs概述以及相关标准 | 第11-15页 |
·VOCs的概念 | 第13-14页 |
·VOCs的危害 | 第14页 |
·VOCs的来源 | 第14-15页 |
·VOCs的处理技术 | 第15-18页 |
·吸附法 | 第16-17页 |
·冷凝法 | 第17页 |
·膜分离法 | 第17页 |
·电晕法 | 第17-18页 |
·生物净化法 | 第18页 |
·催化燃烧技术 | 第18-21页 |
·直接燃烧 | 第18-19页 |
·热力燃烧法 | 第19页 |
·催化燃烧 | 第19-21页 |
·VOCs燃烧催化剂进展 | 第21-24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1-23页 |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23-24页 |
·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 | 第24-30页 |
·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的结构 | 第25-26页 |
·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的催化活性 | 第26-30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0-47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0-41页 |
·化学试剂 | 第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42页 |
·OMS-2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页 |
·浸渍法制备Ce-OMS-2催化剂 | 第41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Ce-OMS-2催化剂 | 第41-4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2-43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42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 | 第42页 |
·场扫描电镜(FESEM) | 第42页 |
·热重分析(TGA) | 第42页 |
·程序升温脱附-质谱联用(TPD-MS) | 第42-43页 |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43页 |
·O_2程序升温脱附(O_2-TPD) | 第43页 |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43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43-46页 |
·催化评价装置 | 第44-45页 |
·催化剂的考察因素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对甲苯和甲醛催化燃烧的研究 | 第47-58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48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焙烧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XRD表征结果 | 第52-53页 |
·SEM扫描结果 | 第53-54页 |
·BET表征结果分析 | 第54页 |
·程序升温脱附-质谱联用(TPD-MS) | 第54-55页 |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第四章 Ce-OMS-2催化剂对甲醛的催化燃烧的研究 | 第58-67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9页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9页 |
·甲醛的定量分析 | 第59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甲醛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关系 | 第59-61页 |
·Ce-OMS-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第61-62页 |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 第62-65页 |
·BET表征结果 | 第62-63页 |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63-64页 |
·程序升温脱附-质谱联用(TPD-MS)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五章 VOCs催化燃烧反应机理浅析 | 第67-74页 |
·引言 | 第67页 |
·VOCs催化燃烧的动力学分析 | 第67-69页 |
·VOCs催化燃烧的反应机理 | 第69-71页 |
·Mars-van Krevelen机理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
硕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