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0页 |
1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与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1.1 定量蛋白质组学概述 | 第13页 |
1.2 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 | 第13-20页 |
1.2.1 代谢标记 | 第14-17页 |
1.2.2 化学标记 | 第17-20页 |
1.3 非标记定量 | 第20-23页 |
1.3.1 基于信号强度的非标记定量 | 第20-21页 |
1.3.2 基于肽段-谱图匹配数的非标记定量 | 第21-22页 |
1.3.3 非标记定量中缺失数值的填充 | 第22-23页 |
2 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技术与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2.1 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概述 | 第23-24页 |
2.2 基于质谱定性鉴定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 | 第24-26页 |
2.3 基于质谱定量检测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 | 第26-29页 |
3 天然免疫领域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 第29-35页 |
3.1 细胞天然免疫概述 | 第29-33页 |
3.1.1 天然免疫系统对病毒RNA的识别 | 第29-31页 |
3.1.2 天然免疫系统对病毒DNA的识别 | 第31-33页 |
3.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天然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 第33-35页 |
4 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 第35-40页 |
4.1 泛素化概述 | 第35-36页 |
4.2 泛素化研究方法概述 | 第36-37页 |
4.3 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天然免疫通路中关键蛋白的相互作用组学研究 | 第40-72页 |
1 引言 | 第40-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9页 |
2.1 病毒与宿主细胞系 | 第41-42页 |
2.2 免疫亲和富集 | 第42页 |
2.3 蛋白酶解 | 第42页 |
2.4 Ziptip C18脱盐 | 第42-43页 |
2.5 LC-MS/MS分析 | 第43页 |
2.6 质谱数据搜库 | 第43页 |
2.7 相互作用蛋白筛选 | 第43-44页 |
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4页 |
2.9 质粒构建及转染 | 第44-45页 |
2.10 siRNA转染 | 第45-47页 |
2.11 CRISPR构建基因敲除细胞系 | 第47页 |
2.12 蛋白免疫印迹 | 第47-48页 |
2.13 实时定量PCR检测 | 第48页 |
2.14 免疫荧光显微共聚焦检测 | 第48-4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9-69页 |
3.1 蛋白质组学非标记定量数据 | 第49-53页 |
3.2 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 第53-61页 |
3.3 相互作用蛋白在天然免疫通路中的功能验证 | 第61-64页 |
3.4 蛋白TTC4能够加强SeV诱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 | 第64-66页 |
3.5 蛋白TTC4在SeV刺激后在细胞核内富集 | 第66-69页 |
4 讨论 | 第69-71页 |
5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三章 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72-96页 |
1 引言 | 第72-7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73-78页 |
2.1 病毒与宿主细胞系 | 第73页 |
2.2 SILAC标记THP-1细胞 | 第73-74页 |
2.3 细胞蛋白提取 | 第74页 |
2.4 溶液内酶解 | 第74页 |
2.5 肽段分级分离 | 第74页 |
2.6 泛素化肽段富集 | 第74-75页 |
2.7 LC-MS/MS分析 | 第75页 |
2.9 质谱数据搜库 | 第75页 |
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5-76页 |
2.11 siRNA转染 | 第76-77页 |
2.12 实时定量PCR检测 | 第77-7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8-92页 |
3.1 泛素化位点鉴定及定量分析 | 第78-84页 |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4-90页 |
3.3 变化蛋白的功能验证 | 第90-92页 |
4 讨论 | 第92-94页 |
5 小结 | 第94-96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附表 | 第109-116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6-11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