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次 | 第8-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生物柴油的定义 | 第11-12页 |
| ·生物柴油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 ·生物柴油体系液液相平衡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 ·液液相平衡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液液相平衡数据 | 第17-18页 |
| ·液液相平衡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液液相平衡的计算 | 第19页 |
| ·液液相平衡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 ·相平衡计算的理论模型 | 第19-27页 |
| ·Wilson模型 | 第20-21页 |
| ·NRTL模型 | 第21-23页 |
| ·UNIQUAC模型 | 第23-24页 |
| ·UNIFAC模型 | 第24-27页 |
| ·生物柴油体系液液相平衡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 3. 课题的提出 | 第29-31页 |
| 4.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页 |
|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 ·生物柴油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 ·生物柴油体系相平衡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 ·实验可靠性验证 | 第33-35页 |
| ·相平衡测定方法可靠性验证 | 第33-34页 |
| ·Aspen Plus回归模型参数可靠性验证 | 第34-35页 |
| 5. 生物柴油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与结果讨论 | 第35-46页 |
| ·实验原料的色谱分析 | 第35-37页 |
| ·棕榈酸组成分析 | 第35-36页 |
| ·大豆油组成分析 | 第36页 |
| ·菜籽油成分分析 | 第36-37页 |
| ·体系内各组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 | 第37-38页 |
| ·棕榈酸甲酯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38-40页 |
| ·棕榈酸甲酯-甲醇-水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38-39页 |
| ·棕榈酸甲酯-乙醇-水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39-40页 |
| ·大豆油甲酯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40-43页 |
| ·大豆油甲酯-甲醇-甘油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40-41页 |
| ·大豆油甲酯-甲醇-大豆油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41-43页 |
| ·菜籽油甲酯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43-45页 |
| ·菜籽油甲酯-甲醇-甘油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43-44页 |
| ·菜籽油甲酯-甲醇-菜籽油体系相平衡数据与相图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6. 生物柴油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关联 | 第46-63页 |
| ·Aspen Plus软件中的NRTL与UNIQUAC模型 | 第46-47页 |
| ·棕榈酸甲酯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47-51页 |
| ·棕榈酸甲酯-甲醇-水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47-49页 |
| ·棕榈酸甲酯-乙醇-水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49-51页 |
| ·大豆油甲酯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51-55页 |
| ·大豆油甲酯-甲醇-甘油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51-53页 |
| ·大豆油甲酯-甲醇-大豆油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53-55页 |
| ·菜籽油甲酯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55-60页 |
| ·菜籽油甲酯-甲醇-甘油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55-57页 |
| ·菜籽油甲酯-甲醇-菜籽油体系模型参数回归 | 第57-60页 |
| ·大豆油-大豆油甲酯-甲醇-甘油四元体系相平衡预测 | 第60-6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附录 | 第71-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