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基础理论 | 第19-2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物流产业及其发展的内涵 | 第19页 |
2.1.2 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含义及特征 | 第19-20页 |
2.2 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0-22页 |
2.2.2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理论 | 第22-23页 |
2.2.3 自然垄断理论 | 第23-24页 |
2.2.4 政府规制理论 | 第24页 |
2.3 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24-27页 |
2.3.1 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必然性 | 第25-26页 |
2.3.2 政府监控物流价格的必须性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现状分析 | 第27-43页 |
3.1 我国物流产业及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现状 | 第27-37页 |
3.1.1 我国物流产业的概况及特点 | 第27-33页 |
3.1.2 我国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模式 | 第33-34页 |
3.1.3 我国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主体及职权范围 | 第34-35页 |
3.1.4 我国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法律及政策 | 第35-37页 |
3.2 我国政府规制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3.2.1 政府规制观念滞后 | 第37页 |
3.2.2 政府规制方式和手段偏颇落后 | 第37-38页 |
3.2.3 规制体制分块严重 | 第38-39页 |
3.2.4 政府和企业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 | 第39页 |
3.2.5 政府的规划管理滞后 | 第39页 |
3.2.6 政府的监管扶持力度不够 | 第39-40页 |
3.3 我国政府规制物流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3.3.1 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 | 第40页 |
3.3.2 规制体制不合理 | 第40-41页 |
3.3.3 物流产业建设的前瞻性不足 | 第41-43页 |
第4章 国外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实践与借鉴 | 第43-48页 |
4.1 美国对物流产业的政府规制体制 | 第43-44页 |
4.1.1 制定全局性的物流行业规划与目标 | 第43页 |
4.1.2 针对物流的不同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法规 | 第43-44页 |
4.1.3 通过协会组织间接管理 | 第44页 |
4.1.4 建立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 第44页 |
4.2 日本的物流产业政府规制体制 | 第44-45页 |
4.2.1 总体上规划引导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 第44-45页 |
4.2.2 政府通过物流行业协会集中管理 | 第45页 |
4.3 德国的物流产业政府规制体制 | 第45-48页 |
4.3.1 联邦政府非常重视统筹规划 | 第45-46页 |
4.3.2 联邦政府扶持建设物流产业园区 | 第46页 |
4.3.3 入驻产业园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管理 | 第46页 |
4.3.4 统一标准协调发展 | 第46-48页 |
第5章 我国物流产业政府规制的策略及建议 | 第48-54页 |
5.1 明晰政府在物流产业管理中的职能 | 第48-49页 |
5.1.1 明确界定政府的管理职能范围 | 第48页 |
5.1.2 清晰政府的管理角色定位 | 第48-49页 |
5.2 完善我国物流产业的规划编制 | 第49-51页 |
5.2.1 树立绿色物流目标导向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 第49-50页 |
5.2.2 确定合理的物流产业项目选址原则 | 第50-51页 |
5.3 制定政策扶持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 第51-54页 |
5.3.1 强化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 第51-52页 |
5.3.2 给予物流产业用地的扶持 | 第52页 |
5.3.3 制定物流产业扶持政策 | 第52-53页 |
5.3.4 高标准制定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规范标准 | 第53页 |
5.3.5 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