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能源管理论文

沙河口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问题的探究--以机关大楼用电量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针对该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的基本背景第8-9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第10-16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0-13页
        1.2.2 国内目前的研究状况第13-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9-22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0页
        2.1.1 可再生能源第19页
        2.1.2 不可再生能源第19页
        2.1.3 能源利用效率第19页
        2.1.4 资源节约型社会第19页
        2.1.5 低碳经济的意义第19-20页
        2.1.6 公共机构第20页
        2.1.7 公共机构节能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2页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0-21页
        2.2.2 有效政府理论第21-22页
3 沙河口区机关办公大楼节能现状分析第22-34页
    3.1 沙河口区机关办公大楼能源消耗现状第22-26页
        3.1.1 基本信息情况第22-23页
        3.1.2 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及分析第23-26页
    3.2 沙河口区机关节能管理措施第26-29页
        3.2.1 建立节能管理工作网络和制度第26-27页
        3.2.2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基本建设第27页
        3.2.3 强化节能管理人员培训第27-28页
        3.2.4 不断加大节能任务督促检查力度第28页
        3.2.5 逐步加强节能宣传引导教育第28-29页
    3.3 沙河口区机关办公大楼节能存在问题第29-31页
        3.3.1 节能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第29-30页
        3.3.2 未纳入政府工作大局第30页
        3.3.3 管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第30页
        3.3.4 工作人员节能意识不强第30-31页
    3.4 沙河口区机关办公大楼节能问题原因分析第31-34页
        3.4.1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制不健全第31-32页
        3.4.2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手段落后第32-33页
        3.4.3 缺乏相关奖惩的机制第33-34页
4 国内外节能经验借鉴第34-40页
    4.1 发达国家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借鉴第34-36页
        4.1.1 英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第34-35页
        4.1.2 德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第35页
        4.1.3 美国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第35-36页
    4.2 国内部分地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第36-38页
        4.2.1 天津市南开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第36-37页
        4.2.2 沈阳市沈河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第37页
        4.2.3 大连市中山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第37-38页
    4.3 国内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经验的启示第38-40页
        4.3.1 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制第38页
        4.3.2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第38-39页
        4.3.3 健全奖惩机制第39-40页
5 沙河口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的方案改进第40-50页
    5.1 建立和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制第40-44页
        5.1.1 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运行机制第40-42页
        5.1.2 建立健全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机制第42页
        5.1.3 建立健全约束公共机构节能机制第42-44页
    5.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第44-46页
        5.2.1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第44-45页
        5.2.2 建立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第45-46页
    5.3 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第46-47页
        5.3.1 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第46-47页
        5.3.2 建立和完善惩罚机制第47页
    5.4 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第47-5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省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下一篇:物流寄递公共安全管理对策研究--以庄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