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3 生物质及水热转化 | 第16-17页 |
1.3.1 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 | 第16页 |
1.3.2 微藻及其转化 | 第16-17页 |
1.3.3 生物质水热转化 | 第17页 |
1.4 乳酸的研究进展 | 第17-26页 |
1.4.1 乳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7-19页 |
1.4.2 乳酸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3 乳酸的催化合成 | 第20-24页 |
1.4.4 乳酸的生成机理 | 第24-26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8-29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2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9-30页 |
2.3 表征和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30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0-31页 |
2.3.3 高效液相(HPLC) | 第31页 |
2.3.4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2.3.5 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 | 第31页 |
2.4 催化剂转化乳酸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基于La_2O_3的富糖微藻水解制备乳酸 | 第34-46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3.3 富糖微藻水热催化制备乳酸 | 第35-41页 |
3.3.1 反应温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2 反应时间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3 催化剂用量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4 反应压力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 第41页 |
3.4 实际生物质制备乳酸适应性 | 第41-43页 |
3.4.1 生物质的元素组成 | 第41-42页 |
3.4.2 生物质制备乳酸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四章 La_2O_3水热催化葡萄糖制备乳酸 | 第46-60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4.3.1 反应温度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2 催化剂用量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3 反应时间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4 初始压力对乳酸收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5 催化剂稳定性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五章 富糖微藻水热催化制备乳酸机理探究 | 第60-66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0页 |
5.3 中间产物分析 | 第60-62页 |
5.4 La_2O_3的作用机制 | 第62-63页 |
5.5 富糖微藻水解制备乳酸的机理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