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分析的雾天能见度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夜间雾天分类方法研究 | 第15-27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图像预处理 | 第15-18页 |
2.3 夜间雾天分类方法研究 | 第18-25页 |
2.3.1 光源定位与分割 | 第18-22页 |
2.3.2 提取特征与分类 | 第22-25页 |
2.4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雾天能见度检测算法研究 | 第27-49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摄像机测距标定算法 | 第27-39页 |
3.2.1 二维标定模型介绍 | 第28-29页 |
3.2.2 三维标定模型建立 | 第29-35页 |
3.2.3 标定算法实现 | 第35-36页 |
3.2.4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3 白天雾天能见度检测方法 | 第39-44页 |
3.3.1 白天最远可视点检测原理 | 第39-40页 |
3.3.2 白天雾天能见度检测方法 | 第40-42页 |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3.4 夜间雾天能见度检测方法 | 第44-47页 |
3.4.1 夜间最远可视距离检测方法 | 第44-46页 |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第49-65页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第49页 |
4.2 软件功能与框架设计 | 第49-51页 |
4.3 主要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1-57页 |
4.3.1 图像采集模块 | 第51-52页 |
4.3.2 夜间雾天能见度分类模块 | 第52-54页 |
4.3.3 摄像机测距标定模块 | 第54-55页 |
4.3.4 雾天能见度检测模块 | 第55-57页 |
4.3.5 日志读取写入模块 | 第57页 |
4.4 软件测试 | 第57-64页 |
4.4.1 系统功能测试 | 第57-63页 |
4.4.2 系统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
专利申请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