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电动—淋洗联用技术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第11页
        1.1.2 土壤有机物污染第11-12页
        1.1.3 土壤复合污染第12页
    1.2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第12-14页
        1.2.1 生物修复第12-13页
        1.2.2 化学修复第13-14页
        1.2.3 物理修复第14页
    1.3 电动修复技术第14-15页
        1.3.1 电动修复技术原理第14-15页
        1.3.2 电动修复技术影响因素第15页
    1.4 电动修复增强技术第15-16页
    1.5 课题提出和研究内容第16-19页
        1.5.1 课题提出和意义第16-17页
        1.5.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19-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1.1 土壤的来源第19页
        2.1.2 土壤的制备第19-20页
    2.2 实验系统第20-22页
        2.2.1 实验装置第20页
        2.2.2 实验运行参数第20页
        2.2.3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0-22页
    2.3 分析指标与方法第22-25页
        2.3.1 土壤性质参数第22页
        2.3.2 污染物含量测定第22-25页
        2.3.3 重金属形态分析第25页
    2.4 能耗计算第25-27页
第三章 电动-淋洗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第27-3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反应系统电流变化第27-28页
    3.3 反应系统累积电渗流量变化第28-29页
    3.4 土壤性质变化第29-31页
        3.4.1 土壤温度与含水率变化第29-30页
        3.4.2 土壤pH与电导率(EC)变化第30-31页
    3.5 不同实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第31-32页
    3.6 不同实验条件下溢出液中累积重金属含量分布第32-35页
    3.7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电动-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研究第37-44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布变化第37-38页
    4.3 阴极电解池中沉积物分析第38-39页
    4.4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第39-42页
        4.4.1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第39-41页
        4.4.2 各形态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第4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电动-淋洗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研究第44-53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解吸实验第44-45页
    5.3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电动-淋洗修复实验第45-47页
        5.3.1 反应系统电流和电渗流量变化第45-46页
        5.3.2 土壤性质变化第46-47页
    5.4 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分布第47-49页
    5.5 溢出液中污染物含量变化第49-51页
    5.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六章 电动-淋洗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实际土壤及经济技术效益分析第53-62页
    6.1 引言第53页
    6.2 电动-淋洗去除重金属-有机物实际污染土壤实验第53-59页
        6.2.1 反应系统电流和电渗流量变化第53-54页
        6.2.2 实验结束后土壤性质变化第54-55页
        6.2.3 实验结束后污染物含量分布第55-59页
    6.3 能耗计算及成本分析第59-60页
    6.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62-64页
    7.1 结论第62-63页
    7.2 建议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D打印和数值模拟技术在足底矫形器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索亚的空间理论视角下《白牙》中英国移民的身份建构研究